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食藥監局擬食品召回制度 民眾信任度不高

2014-09-01 10:21 來源:環球網-生命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前不久,上海“福喜事件”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本報在第一時間作出詳細報道(詳見7月25日2版);接著,深圳沃爾瑪員工曝出用過期肉製作熟食等黑幕……就在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節骨眼上,8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食品召回和停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將“召回制度”提上議事日程。

  但是,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針對“食品安全召回制度”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13名受訪者中,56.6%的人最關心的問題是“哪些問題食品會被召回”,56.3%的人最關心“問題食品24小時內召回能否實現”,54.5%的人最關心“企業是否會主動召回問題産品”。從調查結果來看,人們對於食品召回制度究竟能否落實,問題産品能否在24小時內召回,信任度普遍不高,仍心存質疑。

  其實,早在2007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就通過了《食品召回管理規定》,2011年質檢總局又就修訂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徵集民意。但食品召回制度為何沒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阻力?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企業在食品召回觀念上相對落後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國很多食品企業認為,召回食品意味著企業産品出了問題,會使企業聲譽受損,還會增加經營成本,所以很少主動實施召回。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看來,食品召回主要是一種企業行為,所以企業提高自身的認識水準是關鍵。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吳澎表示,世界上部分發達國家對不安全食品均以自主召回為主,如果食品生産經營者及時主動地召回,反而有可能獲得消費者好評。陳君石院士認為,政府也要繼續加強關於食品召回的宣傳工作,進一步改變企業的舊有觀念。

  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是確保召回制度實施的又一關鍵。但中國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所長趙紅梅教授認為,意見稿中擬定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這一標準不夠精確,不利於監管者參照執法和生産者參照執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意見稿可以在三方面進行完善:進一步細化企業主動召回程式;強化行政機關責令召回的程式性規定;加強消費者組織在啟動召回程式中的話語權。

  專家一致認為,意見稿是加強監管的重要措施,對於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準有很大幫助。但食品安全仍要從治標走向治本,對生産源頭、安全標準等進行嚴格監管。趙紅梅説,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是完善食品安全法並真正落實,在此前提下把食品召回制度作為補救措施,才是良性、合理的制度。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