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福喜事件能否影響到食品安全法修訂?

2014-07-25 10: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嚴重違規食品企業責令退市

  7月20日,美國歐喜集糰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媒體曝出涉嫌採用過期劣質原料生産加工食品。

  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3日初次審議了《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簡稱《草案》)。7月2日,該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截止日期為7月31日。而上海福喜事件正好此時發生。業內人士指出《草案》修訂應該再次分清政府責任、企業責任的界限,加大對違規企業處罰力度,對嚴重違規企業應實行“一票否決”。所以有關部門對福喜食品公司的處罰令人矚目。

  福喜事件對洋快餐影響嚴重

  上海福喜事件對洋快餐影響嚴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7月23日上海麥當勞餐廳見到,很多消費者只點冰淇淋,雞肉、漢堡等産品都不吃了。服務員説,目前牛肉還沒有經過檢驗,牛肉漢堡也斷貨了

  7月24日淩晨,麥當勞發佈聲明稱,麥當勞中國決定終止與上海福喜的業務合作,並將供應來源調整為福喜旗下的河南福喜。上海福喜母公司福喜集團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向中國所有顧客致歉,並承諾類似事件絕不發生。基於其承諾,麥當勞做出了調整供應商的決定。

  聲明介紹,河南福喜于2013年10月投産,其配備了福喜集團目前最新和最先進的生産設備“此次事件對麥當勞是慘痛的教訓。我們正在重新審核並評估公司在中國的供應商品質管理體系。”而麥當勞中國相關人士7月23日給記者發來回應表示,麥當勞對供應商的管理有著嚴格的標準和程式,包括定期的檢查和第三方審查。所稱的不當行為係向麥當勞故意隱瞞,麥當勞迫切希望早日查清事件真相。

  在眾多的EM BA學習中,洋快餐嚴格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一直被津津樂道,這也同樣為其帶來了消費者更多的信賴:肉類要經過層層把關才能進入餐廳;每一批牛肉都有一個溫度記錄儀,全程記錄每分鐘的溫度;一些洋快餐和供應商不簽協議,靠誠信“握手合作”。

  例如,2005年的一篇報道就稱,“雖然大部分事情都由供應商完成,但麥當勞對供應商的影響和滲透卻勝過企業自身,麥當勞有一套全球統一的産品品質規範和要求,供應商的每個生産和運輸環節都一絲不茍地按照麥當勞的要求完成,分毫不差。”

  上海商學院文法學院博士林沈節表示,目前的法律規定,下游食品企業對上游供應商負有索證索票等義務,未來可以加重其自檢、核查等義務。

  據上海嘉定馬陸區政務網站公開資訊,上海福喜公司為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國獨資企業,隸屬於美國福喜(O SI)集團公司。美國福喜集團主要從事為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提供肉類、海鮮、米麵製作及蔬菜産品的生産和加工業務,是一家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50多家食品加工廠的國際化食品集團。

  2010年8月24日,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成立,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法定代表人D A V ID G .M CD O N A LD,註冊資本38970.0萬美元。麥當勞7月24日也否認為了,麥當勞不是上海福喜和福喜集團的股東。

  食品企業應承擔無限責任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上海福喜是一家生産型企業,在食藥監監管體制改革前屬質監部門監管,現在由食藥監部門監管。

  國家食藥總局在福喜事發後,21日晚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上海福喜停止生産經營活動,封存所有原料和産品,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二是對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投資方)在河北、山東、河南、廣東、雲南等地投資設立的所有食品生産企業立即開展全面徹查,嚴密排查企業原輔料購入和使用、生産過程式控制制、産品銷售記錄等,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三是對使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産品的餐飲服務單位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一位監管人員也向記者表示,企業有意造假,用違法的行為掩蓋自己的違法事實,這依靠日常監管很難發現,需要創新監管方式,例如引入全程電子化監督、建立食品生産企業標準化管理流程等。

  “好的企業不是政府監管出來,而是自己有要求、有上進、有嚴格的標準。”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對於食品、藥品來説,生産企業應該承擔無限責任,而不是目前所謂的第一責任人的概念;而政府部門負責出事後的迅速處理。“靠監管部門日常抽檢、監管,人力、財力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杜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嚴守法規和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地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官員介紹“重典治亂”成為本次修法的主導思想,將設立最嚴格的全過程監管法律制度,建立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提出了食品企業第一責任人等概念。

  而事實也證明了上述人士的觀點。《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參與福喜事件調查中發現,由於企業越來越隱秘的違法方式,也導致執法上的困難。暗訪過程中發現,為應付檢查,福喜公司還做了對內、對外的兩本賬。20日晚記者與監管部門趕至現場時,也是遇到多重阻撓。有觀點認為,企業兩個賬本加劇了監管的取證難度,暗訪中該廠也有職工稱檢查就像“微服私訪”,一到檢查期間就會隱藏起這些不可使用的材料,這些都提高了監管以及取證的難度。

  “一票否決”嚴重違規企業

  7月23日,上海福喜公司負責人、品質經理等5名涉案人員被依法刑事拘留。上海市公安局和市食藥監局表示,對違反食品安全予以“零容忍”,對違反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將依法嚴懲,一追到底。

  “儘管國家加大了對食品違法事件的處罰力度,但比美國差遠了。《食品安全法》正在修訂中,希望福喜事件能影響到立法的內容。”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按照《草案》中的規定,福喜事件的最嚴處罰就是停産停業、吊銷許可證,並沒有讓企業退出市場等規定。“很多食品企業靠違法行為獲利豐厚,罰款只佔非法獲利的一小部分,無法起到威懾作用。嚴重違法的企業,不應該讓它繼續留在食品領域,應當一票否決。”業內人士指出。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在資格懲罰方面《草案》提出,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産經營管理工作,但並沒有企業退出的任何條文。

  7月24日,福喜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謝爾頓·拉文發表聲明稱,這樣的事情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對此我不會爭辯些什麼或是試圖尋找任何藉口。並表示將承擔全部責任,並確保類似的事件不會再次發生“我也很欣慰地知道,中國政府對福喜的其他工廠進行徹底檢查。”

  謝爾頓·拉文還在聲明中試圖撇清上海福喜對福喜集團的影響,“我們位於河南的工廠體現了福喜集團充分的自己和對中國市場的高度承諾”。《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福喜集團的官網上專門開設了“上海福喜事件更新”的欄目,其中表明各地清查威海福喜、大廠福喜、昆明福喜一切合規的情況。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