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成本推動蔬菜價格剛性上漲 大中城市自給能力增強

2014-04-17 08: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成本因素推動蔬菜價格剛性上漲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一項調研報告表明:成本因素推動蔬菜價格剛性上漲,天氣和周期性因素易造成蔬菜價格短期波動。

  報告提出,從年度情況看,受人工費、運費、農資等價格持續上漲,蔬菜綜合成本明顯上升,推動價格每年上一個臺階。如目前北京新發地市場工人工資已由2011年每天100元漲至150元以上,山東壽光到北京的運費也從2011年4000元/車(28噸)漲至6000—7000元/車。從季節情況看,由于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當季產區遭遇惡劣天氣減產,易造成供應斷檔;某個產區因氣溫等原因延遲或提前上市,就會與其他產區“碰頭”,易造成滯銷、“賣難”;生姜、大蒜、土豆、洋蔥等根莖類蔬菜一季生產、全年消費,易產生較大的周期性波動。

  報告認為,蔬菜大流通格局日趨成熟,市場自我調節能力逐步增強。近年來,6個蔬菜重點優勢產區加快發展,以批發市場為主體的流通網絡初步構建,產銷銜接水平和冷鏈儲運能力逐漸提高,蔬菜“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流通格局已經形成。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例,每年蔬菜供應來源地歷經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生產方式由露地向大棚、再由大棚向露地轉換的過程,而山東、河北等傳統產地目前市場份額僅為22%和17%,並呈下降趨勢,其他大部分蔬菜來自華中、華南、西南和東北,市場蔬菜品種豐富,品種間調劑余缺的空間大。

  報告認為,大中城市蔬菜自給能力有所增強,政府調控手段得到豐富。一是大中城市政府加大設施蔬菜投入力度,提高自給能力。據農業部統計,今年北方地區日光溫室面積較去年增加100萬畝,往年冬季需要從南方長途運輸的菠菜、油麥菜、小油菜等綠葉菜,今年由于北方大棚生產上市量翻番,價格明顯低于往年。二是大中城市政府日益重視蔬菜市場調控工作,2011年起實施的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對于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政府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調控要求,對于保障了元旦、春節及異常天氣期間的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建議,要進一步督促各地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努力增強信息引導的針對性;繼續降低蔬菜流通成本;切實加大對流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記者孟思奇)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