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借套餐概念替換最低消費 海天閣被曝包間仍變相設限

2014-03-26 08:49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海天閣被曝包間仍變相設限

  消費者自帶酒水可以,但要在店內購買同等數量的酒水;進包間免包間費可以,但需購買每人平均最低300元的套餐,這事兒合理麼?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位於北京嘉裏中心的海天閣中餐廳推出種種用餐限制。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海天閣或存在利用套餐變相設置最低消費的現象。

  消費者投訴

  到海天閣訂餐很糾結

  近日,趙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她致電位於嘉裏中心的海天閣預訂包間時,被告知包間有每人500元的套餐費。如果不點套餐,每人要最低500元。趙女士表示:“我們一共六個人,也就是要消費滿3000元才可使用該包間。”

  無獨有偶。王先生也有類似遭遇。3月20日,王先生準備請家人去海天閣消費,在諮詢海天閣是否可自帶白酒時,餐廳服務員告之可以帶酒水,但需在店內購買等量的酒水。王先生又提出要進入包間消費,海天閣服務員表示,若進包間需選擇最低每人平均300-500元不等的三種套餐之一,另加收15%的服務費。

  更讓王先生疑惑的是,“當我提出異議時,海天閣一位經理竟表示可以破例為我免除所有限制”。王先生表示,這麼高級的餐廳竟然在收費方面如此隨意,讓他感到在此消費很不踏實。“雖然餐廳經理為我免去‘多餘消費’,但我還是擔心到店就餐時會遭遇到另外的陷阱,因此,最後我還是換了個地方請客。”王先生説道。

  企業回應

  設限是維護企業利益

  海天閣收費見人下菜碟的行為實在不厚道,同等消費的客人不同的收費標準,商家規定如此隨意誠信何在?對於王先生的質疑,嘉裏中心海天閣中餐廳經理王慧認為他們設置相關收費並不過分。她表示,“自帶酒水購同量酒水”和“進入包間買套餐”都是企業的規定,“這也是企業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海天閣是一家高檔餐廳,如果消費者來餐廳都自帶酒水,叫企業如何盈利?如果每位客人都隨意進入包間,那就會給管理帶來更多的麻煩。

  至於為何後來對王先生實施減免,她表示因為聽到客人帶著老人就餐,出於情理所以給予適當減免。

  專家觀點

  餐廳有責任引導消費

  消費者覺得用餐受限,商家認為收取一定費用可理解、可商榷,到底誰説得有道理呢?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海天閣這類高檔餐廳的用餐設限出於企業自身的考量,可能合情但不合理,有可能造成變相浪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其中第三、四章分別表示要求餐企推行科學文明的餐飲消費模式,減少各環節糧食損失浪費,第三章還詳細表明餐企要積極引導消費者節約用餐,在功能表上應準確標注菜量,按營養均衡的要求配置不同規格盛具,餐前引導適量點餐,不得設置最低消費額等。

  業內人士認為,其實對於禁止高檔餐廳設消費限制,主要是為避免鋪張浪費。像海天閣這樣的高級餐廳更應該合理地規範用餐標準,引導消費者理性用餐,杜絕浪費。

  記者點評

  不要讓套餐變形最低消費

  近日,中辦、國辦聯合發文中明確叫停餐企的最低消費。然而,餐企的套餐是否會成為最低消費的代名詞?

  北京商報記者查看了王先生發來的海天閣包間用餐功能表,以每人平均300元的套餐為例,有6道涼菜、不少於7道熱菜,還有主食、湯羹和果盤等。先不評價是否“菜有所值”,既然消費者掏了錢,套餐中的每一道菜就要端上桌,如果客人吃不完,就為浪費埋下了隱患。而海天閣規定的“消費者自帶酒水需在店內購等量酒水”的做法也極有可能造成浪費。

  別讓套餐成為餐企最低消費的新門檻。北京商報記者 趙中昊

  相關連結

  中烹協發佈行規倡議節儉

  3月20日,中國烹飪協會根據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向全國餐飲企業發出了《餐飲行業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公約》。

  公約分八條詳細倡導全國餐飲企業進行節減行動,如倡議啟動“全國餐飲業厲行節約反對餐桌浪費”宣傳月活動;為消費者營造拒絕浪費、理性點餐的氛圍;組織各級餐飲行業協會共同深入會員企業開展厲行節約行動;積極支援大眾化餐飲發展;加大餐飲業服務規範標準制定工作投入;加強培訓工作,提高餐飲企業管理水準;減少餐飲業各類技能比賽環節中可能産生的各種浪費;加強行業社團自身管理等。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