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三大驅動促轉型 生豬業“解咒破殤”

2014-03-04 08: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零錢攢整錢,養豬過大年”是山東省滕州市趙溝鎮楊莊村生豬散養戶的真實寫照。根據他們的經驗,一年買幾頭豬,不論行情如何,養到春節旺季時都能賣個好價錢。但今年卻讓他們出乎意料,豬肉價格在春節時出現了近十年來的罕見性下跌。

  “這次下跌可視為生豬養殖行業加速轉型的標誌之一。”研究分析生豬行業十幾年的四川省畜牧局資訊中心主任錢亮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種現象意味著“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的豬週期規律被打破,從三年一個週期縮短為一年一個週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生豬養殖端將出現較大變化,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程度將加速提升。”

  正如錢亮所言,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山東、四川調研時發現,此次豬肉價格下跌促使散養戶加速退出,而生豬養殖內在規模經濟的凸顯以及下游需求的改變進一步加劇了生豬價格的下跌。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將成為生豬産業變革的三大驅動力,推動生豬産業加速轉型,使生豬業進入“解咒破殤”的發展新時期。

  驅動力一散戶加速退出

  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最新監測顯示,2月下旬,全國各地生豬價格在12.00元/公斤上下徘徊,多數地方的豬糧比已經下穿5比1,四川監測點豬糧比離“破5”也僅有一步之遙。四川省畜牧局分析認為,3-5月份為常年消費淡季,預計豬價仍將低位震蕩築底尋求支撐。

  隨著豬價維持低位震蕩,不少散養戶正加速退出。“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本是山東省滕州市趙溝鎮楊莊村養殖戶張瑋兩年前的狀態。而如今,即使養豬不賺錢,也不下地種田了。張瑋説,“一是村裏原來的田地現在已經變成了工業園區,我們已經沒田可種;另一方面,相比種田,我更願意打工。”他坦言,退出生豬養殖業的當地人有的在工業園區內做零工,有的外出打工,“按照務工月工資2000元計算,每個勞動力的年收入可達2.4萬元,遠高於種田收益。”

  實際上,這也是生豬養殖機會成本提高的體現。錢亮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民工工資穩定且快速的增長,以及農民工就業條件的不斷改善,導致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

  “洋豬”全面佔領中國市場也是散戶退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銀河證券畜牧行業分析師董俊峰表示,在20年前,遍佈中國的還是地方種豬,其生長週期在8-12個月,具有耐粗飼、抗逆性強、産仔率高、肉質好等優點。但因生長週期比國外的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品種豬要長,且日增重、屠宰率遠不及國外品種,地方種豬的生産效率低下導致其無法滿足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現在地方種豬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董俊峰認為,國外品種豬因生長週期短、屠宰率高、瘦肉率高、飼料轉化率高等優勢而被引入中國,並同步推廣“三元雜交”模式,目前“杜長大”三元雜交商品豬是我國豬肉生産的主力。“但是這些外國豬種對防疫、飼養管理技術的要求也較高,所以外國豬種更適合於在技術力量較強和管理水準較高的規模化養殖場進行養殖,而不適合於散養。”董俊峰解釋説。

  在“豬週期”變得越來越短的背景下,經營風險不斷加大也是散戶退出的又一因素。“我們覺得現在是非常困難的時候,小規模養殖無法再堅持下去,特別是農村養豬,基本上賠本,今年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小農清欄現象”,一家小型養豬場相關人士介紹説,因為小規模和傳統養殖方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現在散戶、小規模養殖非常難,“因為小規模的飼養需要配套的技術、飼料等各種成本非常高。”

  驅動力二養殖産業鏈深化

  在散戶加速退出的同時,大型養殖企業正迅速擴張。正如上述養殖場相關人士所言,大型養殖場在勞動效率和飼料成本方面優勢明顯。他坦言,大型養豬場需要更多的專業設備,但是由於每個勞動力可以養殖更多的數量,從而其在勞動效率方面具備優勢;另外,大型養殖場飼料可以集中採購或者自備飼料工廠,從而其飼料成本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

  “公司 農戶”模式已經漸漸成為我國大型養殖企業的一種擴張方式。華泰證券分析師李方新表示,“公司 農戶”模式的操作過程與美國的合同飼養大同小異:公司向農戶提供仔豬、飼料、疫苗等物料,産品回收時根據養殖成果結算農戶利潤;在養殖過程中執行統一的養殖技術、規定飼料以及疫苗的使用,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戶飼養的生豬産權歸屬於公司。

  李方新認為,對照美國的發展歷程,隨著我國生豬養殖産業化進程的深入,“專業分工 合同生産”將不斷深化,同時,被合同生産覆蓋的專業化養殖者的單體規模也將不斷提升,這兩個規模擴張效應相疊加,將會加快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進程。

  從四川來看,生豬養殖向“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延伸發展。錢亮介紹説,從養殖産業鏈來看,“公司 合作社 養殖戶”的養殖模式,是將大型的飼料企業、養殖企業和屠宰加工企業統一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鏈條。“這對中小養殖場或合作社來説,尤其重要。應對市場風險,除了強強聯合外,也需要弱找強。因此,中小養殖場或合作社需要主動參與市場,增強聯合。”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生豬養殖業和生豬屠宰加工業都將不斷走向規模化經營。伴隨這一趨勢發生的另一趨勢是生豬養殖與上下游間更緊密的整合。

  李方新表示,這種産業鏈的整合背後的驅動力在於,養殖向屠宰加工拓展,生豬養殖企業進入銷售終端,打造全産業鏈,以便在未來佔有産業鏈上更多的價值。“生豬養殖是週期性很強的行業,進入日常消費品領域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週期性的風險;養殖企業有了屠宰能力之後,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可以將豬肉冷凍,待市場回暖時再出售。”

  驅動力三下游需求改變

  生豬養殖産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企業紛紛宣佈投入鉅資進入養殖領域,而生豬養殖行業也漸漸從生豬養殖拓展到上游的飼料生産和糧食購銷,下游拓展到屠宰和終端零售。

  從下游屠宰環節看,規模化豬場的肥豬産品更受下游屠宰廠接受。前述養殖場相關人士稱,大規模採購有利於下游屠宰企業降低運輸成本及穩定開工率。“由於規模化豬場出欄節奏比較穩定,一次出欄量大,對於規模化程度更高的下游屠宰企業來説,向一家規模企業集中採購要遠遠好于向大量養殖戶零散採購。”

  此外,該人士表示,散養或中小規模養殖情況下,豬肉品質和安全無法保證,生豬養殖中瘦肉精、抗生素、消毒藥濫用難以控制,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概率要遠遠高於大規模養殖場。“屠宰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如果出現食品品質問題,對品牌的影響巨大。”

  豬肉加工規模的擴大促使屠宰加工企業考慮如何取得穩定的、有品質保證的生豬供應。李方新稱,食品加工企業向生豬養殖擴張,有助於有效控制生豬肉類産品原料生産及上游供給各種風險。“當食品加工企業需要針對消費需求變化開發獨特口味的豬肉時,對上游養殖的控制也顯得非常必要;當終端消費者對豬肉的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時,屠宰和加工企業需要建立可靠的追溯機制保證生豬來源的安全性。”

  然而,需要關注的是,當前生豬養殖業規模化程度與屠宰行業不匹配,屠宰企業對養殖集中度提升的需求將一直存在。業內人士坦言,從目前來看,生豬養殖企業的終端市場佈局都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擴張主要還是看養殖,所以短期內對公司的當前規模和養殖擴張能力的考察更為重要。

  對於未來向終端銷售拓展,業內人士表示,養殖企業的核心優勢在於生豬品質和安全的保障能力及育種研發能力,以安全、可靠和高品質不斷建立品牌知名度,生豬養殖企業在進行養殖規模擴張的同時需要為未來大規模向下游發展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