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海口商場颳起餐飲風 受年輕市民喜愛

2013-12-11 14:18 來源:海口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現在逛商場到了午餐時間你會發現,想在國貿宜興廣場必勝客餐廳、望海國際廣場六樓九毛九餐廳等商場餐飲店吃飯的話,只能排隊等位了。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海口,越來越多的商場已經意識到,“抓住”消費者的胃口,是吸引客戶的一大法寶,海口商場正颳起一場“餐飲風”。

  商場餐飲受年輕市民喜愛

  12月7日上午11時30分,雖然還沒有到午餐高峰期,但在望海國際廣場六樓的美食廣場已是熙熙攘攘,一些人氣旺的餐廳已有消費者在排隊等位。在該廣場一樓,海口首家哈根達斯專賣店已經開張營業,對面的星巴克咖啡也在裝修之中。在新開不久的名門廣場商場,也拿出了一層樓來做餐飲區,美蘭區還在該商場設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22家餐飲服務企業負責人作出了食品安全的承諾。

  目前海口的商圈還主要集中在海秀路、解放西路、玉沙路等老街區,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商場進駐,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爭奪更多的人氣,商場投資方已經意識到,能買、能吃、能玩才能使商場成為市民消費的首選地。

  除了新開的商場在前期的規劃中已經有意地劃出美食廣場之類的餐飲區外,老牌的商場也在跟緊步伐。龍華路剛剛重新裝修整合的老牌商場友誼商業廣場就增加了餐飲的比重,原味主張椰子雞、聚烤莊自助燒烤、十八碗等餐飲店已進駐,再加上之前的味千拉麵和滿記甜品等餐飲店,總數已經達到近十家。在大同路萬國大都會的一面廣告牌上,8塊廣告牌中餐飲店的廣告牌就佔了4塊,在該商場餐飲區,人氣也是異常火爆。曾經的泰龍商城也主要是購物的地方,現在的泰龍城美食一條街重新整合後,餐飲店林立,南北口味齊全,已經成為海口有名的小吃一條街,前來吃小吃的人遠遠比購物的人多。

  進駐商場的餐飲店也在呈現多元化趨勢,除了中餐廳和西餐廳外,高端甜品店、飲料店、小吃店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商場裏。

  商場餐飲店不要太高端

  商場餐飲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上邦百匯城豆撈坊與家人聚餐的60後市民陳先生稱,在他們那代人的記憶裏,年輕的時候逛商城只能到解放西路的百貨大樓,當時解放西路上也沒有什麼餐飲店,逛街累了就到東門、西門去吃飯,或者是逛街前就要從家裏帶上些乾糧和開水。現在可就不同了,幾乎每家大型商場裏都有地方吃飯,一家人在商場購物後就會在商場裏吃午飯或晚飯,既省心又方便。

  90後的李小姐説,她逛街一般都會約上三五個朋友,大家現在討論到哪家商場逛街都會先討論那家商場有啥吃的。“比如要喝星巴克咖啡就到京華城,要吃韓式自助燒烤就到上邦百匯城。”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現在各大商城裏的百貨品牌、商品款式等都差不多。更吸引一些年輕消費者的就是這家商場有啥吃的,特別是一些時尚類餐飲店更受歡迎。如今商場已經成為朋友聚會的地方,在滿足了吃和玩後,才“順便”逛逛商品區購物。

  餐飲佔商場比重越來越大

  更多的餐飲店選擇在商場開店,看中的就是逛商場的人群一般都屬於中高端收入的群體。另外,不可否認的是,網店確實搶奪了商場很大一部分客源,商場為了吸引消費者、與電商“搶人”,就需要能夠滿足消費者“吃喝玩樂購”,餐飲能夠為商場帶來一定的客流,並且能更長時間地將消費者留在商場。餐飲與商場銷售兩者互惠互利,也就出現了商場大打餐飲牌的局面。

  商場內的餐飲店人氣旺,經營情況怎麼樣呢?位於玉沙路京華城喜喜茶餐廳的股東之一王先生稱,雖然在商場開餐廳生意是不錯,但壓力也大,租金高、公攤面積高,可達到30%-40%。除去租金和人工等成本外,純利潤能達到15%-20%就不錯了。“商場裏中低端消費的餐飲店比較受消費者喜愛,如果做高端的話,80%會虧損。”王先生説。

  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林俊春認為,目前進駐商場的餐飲店主要是快餐類的餐飲店,前來商場的市民購物後一般都會在商場裏進行家庭聚餐或朋友聚餐,可以説這些餐飲店選擇在商場裏不失為一個銷售良策。在商場裏開餐飲店要實現健康、長遠發展,就要不斷地推出符合大眾消費的菜品。他建議,像椰子雞湯等這些具有海南特色的餐飲店開在商場裏,也是對海南美食的一種推廣,一定會受到商場的本地客人和外地遊客的歡迎。同時,他提醒,在商場裏的餐飲消費者圖的是方便快捷,圖的是平價,因此商家最好不要開檔次太高、規模太大的餐飲店。(鄭文強 )

[責任編輯: 林天泉]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