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食品安全風險倒逼本土食企掀起自救潮

2013-01-23 13:31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雨潤引進國際肉類品牌,三全試水上游養殖業

  在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引爆信任危機的態勢下,由國內食品龍頭企業掀起的“自救運動”再出現新進展,近日肉食品加工龍頭雨潤和速凍食品巨頭三全也加入這一行列——雨潤引進紐西蘭肉類品牌,三全進軍上游産業鏈。

  事實上,羊城晚報記者觀察發現,這一場由本土食品企業掀起的自救潮在去年已經悄然形成,光明集團、中糧、新希望、娃哈哈等國內食品業巨頭都通過不同方式加入這一潮流。分析人士認為,正是食品安全風險和高企的原材料成本,迫使本土食品企業開始尋求新突破。

  案例1:雨潤找來紐西蘭“外援”

  近日,雨潤肉類産業集團與紐西蘭食品巨頭AFFCO HOLDING公司近日簽署了供應戰略協議,AFFCO HOLDING公司授權雨潤在中國獨家進口紐西蘭AFFCO羊肉並使用其品牌。雨潤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總裁祝義亮表示,今後雙方會就紐西蘭、中國互設工廠進行更深入的溝通與協作。羊城晚報記者從雨潤內部人士處了解到,AFFCO HOLDING公司看中雨潤的品牌和渠道優勢,該進口産品將通過雨潤進行深加工後進軍中國中高端市場。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相信雨潤集團與國外品牌合作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考慮。他稱,2011年業內爆發的“瘦肉精”事件以及隨後的“異物門”事件都加重了消費者對國內肉製品企業的信任危機,而紐西蘭生産標準較高,消費者對國際品牌較為信賴。因此雨潤引進國外品牌可以迎合消費者需求,為自身業績增色。同時,此舉也符合國內消費升級的需要,可謂是一舉兩得。記者翻閱雨潤財報發現,受食品安全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雨潤食品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4%,2012年上半年營業額較2010年同期減少23.9%,凈利潤同比大降超過九成。

  案例2:三全進軍上游産業鏈

  幾乎就在同時,國內速凍食品巨頭三全食品日前發佈公告稱,該公司計劃以自有資金出資2000萬元成立全資子公司,子公司擬定名“鄭州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嘗試向上游的種植、養殖和飼料加工業滲透。公告表示,如實際運營效果良好,公司將會進一步考慮對該項目的後續投資。

  三全食品董事會秘書鄭曉東向媒體表示,由於豬肉在三全食品的整個原材料中佔比較大,豬肉價格的漲跌,對三全食品的利潤造成了很大影響,為此,即將建成于登封市的養殖場,成為三全食品尋求降低成本的策略之一。而分析人士認為,食品安全風險也是三全食品介入上游養殖業的一個重要原因。記者發現,2011年11月,包括三全食品在內的多家龍頭企業被曝出速凍水餃中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受此消息影響,公司股價一度跌停,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20%。

  連結:本土食品巨頭集體出招自救

  事實上,為擺脫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纏身的形象,不少本土食品巨頭從去年開始就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展開自救。

  在曾受“瘦肉精”事件打擊的肉類加工行業,雨潤提出了要發展成為“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鏈經營企業”的思路。而雙匯集團負責人也曾表示,將加快發展養殖業,“屠宰廠建到哪,配套的養殖場就跟到哪”,以此來保證對上游生豬資源的安全控制。

  而在一度深陷“三聚氰胺”事件陰影的乳業,本土企業更早就動起來——光明集團在2011年成功並購紐西蘭信聯乳業,並在2012年再度拿下對英國維多麥食品公司的收購;蒙牛提出2015年將實現原奶100%來自規模化牧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也透露,將在澳大利亞收購當地牧場,並修建奶粉廠。(記者 劉勇)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