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從被追捧到受爭議 港片的尷尬不是一天形成的

2014-05-09 09: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杜汶澤的微博,到張曼玉唱搖滾,香港娛樂的話題在這個春天有點火爆。包括不久前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到場的主角王家衛,同樣來自香港。

  《一代宗師》大約是王家衛最受內地觀眾質疑的影片。不少人看了都罵片子“爛”,但在整個華語影壇的業內評價似乎不低。感覺這部片子一年來似乎一直在支撐影人們在媒體前對撼觀眾的膽量。不知影人們是刻意為之,還是自問後發現自己比王家衛遠遠不如?

  不過,從被內地影迷和媒體追捧,到被爭議和質疑,港片似乎正在面臨某種尷尬。這尷尬不止限于王家衛的近作,也包括了曾經的票房達人王晶、出口轉內銷的吳宇森、同時在票房和風格上走鋼絲的杜琪峰。

  港片的尷尬,歸根結底還是源於自身底蘊單薄和造血環境退化。內地觀眾愛看港片,是因為其接地氣,市井中也藏了一些小人物對真善美的追求。但時代在變,伴隨著韓國電影的崛起,歐美電影語匯的更新,港片以往的亮色漸漸成了俗套和複製,明星進入老齡化,新人涌現太少,執導筒的人與內地一樣,對票房的重視遠遠大於對個性的追求,再加上一些名導對內地的電影環境水土不服,票房能力反而成了短板。

  話又説回來,近30年的香港電影,除了票房能力還剩下了什麼?甚至再回溯一下,打從鮑方那一代人退出主演行列的年代算起,港片裏能在人文層面做到寓教于樂的作品,實在太少。即便能演出人生況味的,也不過就是《甜蜜蜜》、《金雞》、《無間道3》、《見龍卸甲》等屈指可數的幾部。內地觀眾十幾年前盛讚的《大話西遊》,頂多算是歪打正著,影片本身的真實蘊含,實在沒有知道分子説得那麼玄乎。本來《一個字頭的誕生》和《再見阿郎》倒是奇崛之作,但在高度商業化、市井化的香港,都屬於小眾片。還有繞不過去的、抱了要做大導演夢的周星馳,追求不錯,但跟當年成龍面臨著近似的考題——大導演從來是要利用觀眾市井趣味,而不是深陷於那種趣味,想做好這點,需要導演自身的知識結構與文化修養來支援。

  這些年,港片的人間煙火氣,因為導演們過於追逐技術、複製票房、急切地試圖諂媚內地市場,已經在逐漸地稀釋。陳可辛拍《如果·愛》、《投名狀》似乎都是在意圖證明自己有拍不同片種的能力,但拍得越多,影片也越發成了空殼。過去內地有人説港片繼承了半個多世紀前老上海的電影傳統,我看不是。《烏鴉與麻雀》、《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個級別的片子,香港從來沒拍出來過。“時代不同”不是藉口,內在質地的差異,或許才是導致港片今天尷尬的真正原因。

  文/徐江(詩人)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