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北上10年——合拍片探索香港電影新路徑

2014-04-15 09:1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合拍片再次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大贏家——以內地出品、香港導演和亞洲多地演員合作為標簽,斬獲12獎項的《一代宗師》,展示了10年來香港電影北上的成功一面。

  “香港提供人員和技術、內地提供資金,這種合作方式是電影工業發展的需要。”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總監王慶鏘説。

  自2004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正式實行後,兩地合拍片的趨勢便逐漸明晰,更多合作開始展開。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的統計顯示,2003年至2012年間,內地與香港合拍影片達322部,佔內地與境外合拍影片總數的68.5%;2013年,獲准立項的合拍片共55部,其中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佔到62%。

  而在此前,香港電影已進入輝煌時代之後的陣痛與調整期。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創下每年250部電影的奇跡,但奇跡過後就突然顯得有些衰落。”王慶鏘説,當年的成功是天時與地利共同促成,很難複製。

  許多香港電影人承認,如想獲得新生,香港電影就需要考慮內地市場和在整個華語地區的影響力,同時獲得來自內地的投資和演員。

  內地電影製作者同樣重視與香港的合作。“現在好一點的電影一般都有兩岸三地的演員和主創,分工也越來越細化。”鳳凰傳奇影業有限公司總裁蔣浩説,之前的操作模式是做完內地再做香港市場,現在則從攝製時就開始找香港合作夥伴,力爭做到票房最大化。

  票房的確證實了合拍片的可取。數據顯示,2013年票房收入前10名的國産片中,《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西遊降魔篇》和《風暴》均為香港與內地合拍。

  更多的業界人士也認為,合拍片對內地和香港電影人都有好處:內地資金和演員的到來,讓香港電影形式更為豐富;運作成熟的香港電影産業,也給內地電影帶來觀念和技術上的進步。

  不過,合拍片在內容和風格上也遇到了眾口難調——各種元素的混合摻雜,令香港電影原有特徵變得曖昧不清,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香港導演陳果曾表示,儘管合拍片已成為香港電影特色,但香港和內地觀眾卻都不太認可,因為大家覺得它失去了香港原汁原味的東西。

  “在創作方面,電影的風格和戲路都變寬了,從很集中的特色到現在的平均分配。”香港導演關智耀表示,雖然改變失掉了很重的香港味,有一點可惜,但還是要跟著時代潮流往前走,努力在兩者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彭浩翔就是能較好找到平衡點的導演之一,香港和內地觀眾都很喜歡。”關智耀等電影人一致認為,對人類普遍情感如愛情的細緻描摹,讓彭浩翔的作品跨越了地理意義上的局限。(記者牛琪 張天國 姜婷婷)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