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稱,無良零售商也許再也不能用老花招誤導香港本地人了,但他們在增長迅速的內地遊客中發現了新的下手目標,而這也導致投訴急劇上升。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6日報道指出,自2011年至去年,內地遊客人數上升45%,從2800萬增至4050萬。
與此同時,消費者委員會接到的內地遊客的投訴上升了35.8%,增至2306宗。很多投訴者稱,有關商家的銷售行為具有誤導性。有些銷售行為本地人心知肚明,如中藥材標價模糊等。
還有一些銷售行為則是專門針對遊客的。例如,商家花言巧語説服人們花大筆錢買下的名牌手錶其實非常便宜,而且也不流行。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黃玉山説:“遊客投訴大多來自內地遊客,而且大多數投訴涉及他們的購物經歷。隨著來港旅遊觀光的內地遊客增多,他們的購物頻率不斷上升,投訴也隨之增加。”
報道稱,涉及人參和藥材的投訴數量兩年內從100宗增至142宗。內地遊客指控一些店員在被問及價格時不提重量單位就把藥材磨成粉。
有關藥品、中成藥和保健品的投訴增加了兩倍,升至386宗。有些遊客買到的産品名稱具有誤導性,非常類似于名牌産品。
此外,有關手錶的投訴幾乎增加了一倍,達到317宗。
所有這些促使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到的投訴總數升至30006宗,同比增加10%。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新的消費者保護法提高了人們對誤導性和具威嚇性銷售的認識,這也導致了投訴量的增加。
據報道,去年7月,香港修訂《商品説明條例》,與商品和服務都有關的誤導性和具威嚇性銷售成為非法行為。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