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燈塔。本報記者 蘇寧攝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産。
世遺,澳門的閃亮名片
穿行在澳門老城區,腳踏白黑兩色小方石鋪成的狹窄街道,在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崗頂劇院等一座座具有數百年曆史的老教堂或修道院前凝神佇立,你時時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南歐風情;而媽祖閣、哪吒廟、關帝廟、鄭家大屋和盧家大屋,又不斷提醒你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小城。中西交匯,融合共存,這就是澳門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吸引觀光客駐足的地方。
澳門歷史城區包括25個古老建築和8個廣場,經過街道的串聯,構成“點、線、面”綜合體,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中南部,也就是500年前葡萄牙人登陸以及後來主要生活的區域,是澳門城市文化的核心。這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
澳門專家認為,申遺成功讓原本有一定文化自卑感的澳門人,透過來自外界的肯定提升了文化自我認同,大大增強了澳門人的文化歸屬感。不搞大規模拆遷和面子工程;重視商業活力的孕育和維護;培育多層次的消費結構,並未拒絕低端産品和低層次消費;在舊城區改造中,政府積極推動公共機構、私人企業和居民共同合作及參與,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不拆遷而成功申遺,不拆遷而優化保護,這是專家總結出的澳門世遺保育發展之精髓。
從2005年成功申遺至今,澳門歷史城區在保育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育,為澳門帶來了世界級的知名度,更使澳門旅客的數量直線上升,從2005年的1870萬人次,第二年就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200萬人次,2012年更達到2800萬人次。
保護,不等於與世隔絕
澳門世遺景點作為歷史建築群,已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建築,而是構成了澳門文化身份的象徵。與其他世界文化遺産不同,澳門歷史城區不只是歷史,更是現實;不僅是景點,更是百姓的真實生活。
被政府和百姓視為“寶貝”的文化遺産,並沒有被高墻大院阻隔,而是與人群、與街道融為一體,而且大多免費對公眾開放。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巴洛克建築玫瑰聖母堂,是全城舉行音樂會場次最多的教堂;澳門的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則是室外搖滾音樂會、拉丁大巡遊的重要舞臺。興建於1860年的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崗頂劇院,現在仍然是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演出場地。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澳門政府還對一些歷史建築採取了收購産權的方式加以接收,並規定受保護的建築,如果業主出賣,政府有優先購買權。2001年,特區政府通過換地的方式,得到了《盛世危言》作者鄭觀應的祖屋鄭家大屋的産權,如今它已是世界遺産的一部分。2011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葡萄牙法多與同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澳門南音説唱,這兩項各具獨特文化色彩的藝術,去年10月在鄭家大屋首次邂逅,特殊的演出場地,為國際音樂節增添古典抒情色彩。
立法,構築剛性保護網
澳門歷史上就具有保護文化遺産的傳統。早在1953年,史柏泰總督就任命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文物狀況。1976年,澳門第一次公佈了全面的文物保護法令。1984年又頒布新的文物保護法令,對每一類文物的保護方法做出詳細規定。
澳門歷史文化城區于2005年成功申遺,文物保護工作也隨之進入新的階段。“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榮耀和財富,更是不可推卸的保護義務和責任。”特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為了兌現對教科文組織的承諾,《文化遺産保護法》自2006年起跨部門研究,到文本起草、兩次公開諮詢,至行政會多番討論,再交立法會審議,去年8月這部法律在立法會獲得通過。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對此表示,政府將透過跨部門協作,在國際公約和“文遺法”的雙重規範下,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機制,以更高標準去發掘、保護和管理澳門的文化遺産。
構成澳門世界文化遺産的20多個建築不僅地理位置非常分散,所有權歸屬也五花八門,為此法律專門規定,列入文化保護清單的建築,不論其所有權歸屬如何,其實體管理行為都歸政府,並設立專門基金,在政府部門和教會、廟宇的管理執委會之間保持溝通和聯繫。特區政府文化局文化財産廳廳長張鵲橋表示,“文遺法”通過後,我們權力大了,責任和壓力也加大了。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對文物摸底調查,然後是依法進行保護。將來執法難度是一定會有的,因為要改變很多舊習慣,需要宣傳教育。
澳門歷史城區同時也是市民的生活區域,如何在發展經濟、民生與維護保育世遺兩方面取得平衡?這既是特區政府的新課題,也被澳門民眾視作義不容辭的新責任。2007年初,得知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下即將興建的高樓,有可能遮蔽東望洋燈塔部分海岸景觀,澳門民間人士組成“護塔聯線”。“護塔聯線”專門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映意見。為響應民間的保育訴求,行政長官于2008年春簽署批示,制定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興建樓宇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平息爭論了一年多的東望洋燈塔事件。
東望洋燈塔事件令官方和民間都上了一堂生動的世遺保護課,使人們了解到不僅要保護世界遺産本身,即“真實性”,也要兼顧到遺産周圍的景觀,即“完整性”。“明確價值,保護優先,科學展示,完美傳世”——這是世界遺産保護的四條基本原則。今天的澳門正在努力按照這些摸索前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