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1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2日表示,香港現時的競爭力仍然不錯,實在毋須妄自菲薄,較高技術職位的數目有健康的增長,經濟整體也穩定地向高增值方向發展。
當天,曾俊華在其網志發表文章時憶述,去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表競爭力排名,香港由2012年的全球第一,下降兩位至第三。當時,社會上便涌現大量評論,擔心香港競爭力大不如前,提出不同的意見。
曾俊華指出,IMD的報告涵蓋6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包括很多先進的已發展國家和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而第一和第三的分別,實在不應過份解讀。更重要的是,大眾不要只看一、兩年的上落,而是要留心一段時間內會否有下降的趨勢。
曾俊華表示,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的排名有升有降,最差是2002年的13位,但最近9年,香港一直保持在前3名。
曾俊華表示,香港的工作人口由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45.3萬人,當中超過90%屬於較高技術含量的經理、行政人員、專業人士等,基層勞動力只增加了3萬多人。同期有較高技術含量職位佔整體勞動人口的比例,也從約30%增加到約38%,相信仍有不少進步空間。
曾俊華又説,勞工生産力也是另一個有參考價值的指標。香港在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間,工作人口的增長不算很多,年均約1.5%。故此,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年均達3.2%的生産力提升,這數字遠高於歐、美、日的先進經濟體,也比臺灣、韓國和新加坡為高。
不過,曾俊華強調,香港經濟不是沒有隱憂。例如,人口老化減少勞動人口的數目,能否單靠勞動生産力的提升來維持現時的經濟增長水準存在不確定性;不可能無止境地增加工作時間,只能夠透過增加使用科技、從事更高增值行業,以提高生産力;香港土地資源也非常緊張,令到近年樓價、租金高企,亦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