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香港服務業內地尋合作

2013-08-30 09:23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香港服務業內地尋合作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省外經貿廳、省貿促會聯合主辦,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SMART HK(轉型升級·香港博覽)于28日起一連兩天在廣州舉行。

  這個旨在以展覽、大型論壇、研討會、商貿配對及交流活動,展示香港各項服務業優勢的展會,吸引了逾200家、遍及20多個行業的香港服務企業及機構參加。而從各大省市來到廣州參加展覽的,則包括了騰訊、eBay、老鳳祥(上海)、摩爾百盛(成都)等超過150個的參觀團。香港貿發局副總裁方舜文介紹,大會將安排超過300場商貿配對會議,促進兩地企業合作。

  記者昨日在現場走訪,不少香港參展商表示,國內市場尤其是與香港毗鄰的廣東市場之龐大,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來到現場尋求合作的本地企業則告訴記者,與香港優質的服務業企業合作能幫助其實現轉型和升級,“香港服務業以專業著稱,我們認為通過與他們合作,能促進企業形象、管理素質生産力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以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業界普遍認為內地最具增長潛力

  事實上,當前粵港合作的重點正逐漸轉向服務業,兩地在服務業的合作商有著相互的訴求。缺乏實體經濟作支撐的香港服務業需要龐大的國內市場,而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廣東,進一步與香港加深服務業合作對其經濟發展有特殊的意義。

  內地市場對香港服務業意味著什麼?香港服務企業R&T(Consulting Group)客戶關係經理劉菲這樣闡述了內地市場對香港企業的意義。她説,內地市場潛力非常大,一方面應香港客戶在內地發展的需求,該公司在內地增設的點必須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隨著國外市場近年的逐漸萎縮,而內地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市場空間廣闊,投資內地成為香港企業的內在需求。

  劉菲的觀點在參展企業中頗具代表性,記者採訪發現,香港業界已普遍認為,中國內地是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

  香港奧文廣告公司負責人認為,香港服務業市場已趨於成熟,空間有限,而內地市場現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但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她説,粵港可以繼續進行深度合作,經驗分享。

  前來廣州參展的香港律師會會長林新強告訴記者,現時香港律師有很大業務都是和內地聯繫的,包括跟內地的資産業務、法律服務。現在很多公司喜歡在香港成立公司來控制內地的資産,所以需要香港的法律服務。“內地與香港合作,對兩地的發展都頗具意義。”他説。

  香港服務業與內地企業優勢互補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署統計,目前,香港GDP的93%由服務業創造,該比例使得香港成為全世界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方舜文介紹,香港服務業在包括金融、會計、法律、市場推廣、物流、設計、專利授權等方面都擁有專業人才,並具備豐富經驗和國際視野。“他們(香港服務業從業者)一方面了解國際市場的運作模式,另一方面熟悉國情,明白內地企業在轉型升級、創建品牌、拓展海外市場時的種種需要,能夠全方位協助它們提升競爭力,為國家的經貿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企業“超設計”研究所創作總監梁超來到大陸發展已經多年,並取得廣泛的客源。談到自己在大陸發展的優勢時,梁超這樣介紹自己:“我們在香港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我們也和國內的一些廣告公司有很多合作,所以我們可以運用過去的經驗和在香港的管理模式,還有在針對兩地客戶的需求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提出貼合的意見。”

  已經有多個會員在內地發展良好的香港諮詢科技商會黃佩瑩談到這些企業的經驗和優勢時,同樣強調,由於同時接觸海外和內地兩個市場,香港服務企業往往具有更了解各方需求的優勢。不僅如此,這些企業往往還為國內客戶引入香港先進的管理模式,“開拓國內市場商機很大,我們的企業都會全力以赴。”

  “困難總比機會多得多”

  方舜文説,隨著粵港兩地的經濟發展不斷轉型,雙方在現代服務業有著更大的合作空間。CEPA補充協議九強調開放粵港服務貿易,同時,廣東省更表明致力推動於明年年底前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這些措施為香港服務業開拓內地市場締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但困難依然存在,林新強抱怨説,目前進入內地市場只有CEPA政策作為依據,但是很多配套政策沒能及時落地。如香港律師要到內地發展,只能通過在內地設律師樓,提供香港的法律服務。“但港資的律所不能聘請內地的律師來提供香港的法律服務,而香港的律師如果沒有內地的律師資格也不能進入律師樓。這就比較矛盾與困難。”

  此外,文化差異是兩地合作的障礙。

  三年前就在深圳設立分公司的香港意聯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手機應用軟體開發,公司負責人吳仲麒介紹:“一方面,我們在技術和服務上,是具有很強競爭力的,但另一方面,因為內地客戶與香港的文化和要求還是有不小的差異,需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

  吳仲麒舉例説,香港的客戶都會有一個具體的想法或方向,所以跟他們去接觸會比較容易了解到他們在具體某部分的需求。內地客戶的需求則相對宏觀,提出的要求比較抽象,但所有的策劃或項目都跟成本有關,如何才能讓客戶對服務滿意,溝通成本則相對較高。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吳仲麒的經歷在香港企業中十分普遍,但沒有企業願意放棄這個香餑餑。梁超同樣告訴記者,兩地的文化差異增加了不小的溝通成本,但他認為機會比困難多得多。“經驗多了,我們希望能把兩個地方的人、思維、想法和新的創意融合在一起,雖然溝通時間可能會多一點,但效果會大大增加雙方滿意度。”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黃穎川

  實習生 陳澤雲 傅宇博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