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多家銀行上調人民幣定存利息吸引存款,顯示海外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重又上升。其間因素不少,特別是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擴容,但究其根本,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穩步回溫抱有信心,是人民幣及其離岸金融産品廣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供需出了小問題
經歷過第一季度的波瀾不驚,4月伊始,香港銀行人民幣定期存款業務開始加息,競相吸引人民幣存款。
中銀香港宣佈,4月2日起至4月30日,在該行存入2萬元人民幣,3個月和 6個月可分別享受2.3%和2.4%的年利率。中銀香港“打頭陣”之後,恒生、渣打等銀行陸續跟進,調高人民幣定存利率。業內人士指出,領先加息的銀行在香港市場具有指標意義,可能帶動其他銀行,香港銀行業可能迎來今年第一波加息潮。
去年底至今年初,因為人民幣流動性充裕,香港銀行業一度下調人民幣定存利率。今年1月,匯豐銀行對1萬至50萬元以及50萬元以上定存賬戶,只分別給出0.55%和0.60%的低利率。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謝亞軒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各銀行升息,表明香港的人民幣供需出了小問題。
謝亞軒表示,除RQFII擴容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近期不斷衝高、人壽險等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産品更加多元化,甚至銀行為年中結算做準備等,都是人民幣境外需求上升的因素;與此同時,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增長速度放緩,人民幣供需不能平衡,導致銀行業紛紛加息攬資。
他同時強調,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回穩並穩步發展,通脹率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信心,才是人民幣及其離岸金融産品願意被持有,並且獲得發展空間的根本原因。
多地市場一較短長
正是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無論離岸人民幣利率如何波動,流動性是否趨緊,人民幣和人民幣離岸産品長期向好,“有錢賺”,都成為不少研究機構的共識。香港以外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更是摩拳擦掌,欲在人民幣離岸業務上一較短長。
今年2月8日,中國工商銀行被授權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新加坡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努力獲得重要進展。東南亞和中國日趨頻密的貿易往來,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融資需求,都是新加坡發展人民幣業務得天獨厚的優勢。
憑藉兩岸之間巨大的貿易量,臺灣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3月27日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佈的最新“人民幣追蹤”報告顯示,臺灣在過去6個月的人民幣支付額增加120%,超越美國和澳大利亞,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另據渣打銀行預計,到今年底,臺灣有望蓄積1000億元至1500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池,相當於臺灣本地存款總額的2%。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也在為人民幣業務積極佈局。倫敦正利用與香港的淵源,積極開拓離岸人民幣業務,意在覆蓋整個歐洲市場;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也有培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期待。另外,中國和澳大利亞已達成貨幣直接兌換協議,4月10日啟動人民幣和澳元直接兌換交易,外界揣測,雪梨已暗藏著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企圖心。
香港應當更加進取
人民幣離岸市場這麼一塊大蛋糕,不可能由某個地區或是金融中心“獨享”,即便香港也不可能。各離岸市場競爭,將刺激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産品開發,推動人民幣不僅成為結算貨幣,也成為投資、甚至儲備貨幣。對香港自身而言,存在多個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海外資金池分散,也能避免過多人民幣集中而産生資産泡沫或通脹壓力。
這些香港很清楚。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和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他地方做人民幣産品,香港是歡迎的,“因為香港還是境外人民幣存款最多和流動性更大的地方,他們總歸要跟香港合作”。
謝亞軒也指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起跑多年,擁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先發優勢”。但是他也提醒,現在其他競爭者都已進入跑道,香港金融業應該更加進取,更加重視客戶,推出適合客戶的人民幣産品。在面對新加坡和倫敦這些強手競爭時,香港才不會陷入“吃老本”的狀況。(記者 王 昭)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