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北京如何發力
今年是北京市正式實施《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第一年, 面對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目標,進展如何?
今年4月至10月,北京市人大專題調研組先後赴朝陽、海淀、石景山、昌平等區對前沿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等方面開展了實地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
近日,北京市政府向北京市人大財經委作了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情況報告,後者圍繞加強數字的開放、流動、産業化,創新監管和服務等提出一系列意見和建議,助力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破局。
北京市副市長劉宇輝代表市政府作報告時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44.3%,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實現增加值8226.7億元,增長10.6%。
北京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企業發展全國領先。報告指出,北京市近3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新設企業共計3萬餘家,年均新設1萬家,核心産業規模以上企業超8000家。前三季度,軟體資訊服務業營收增速16.6%,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及增速位居各行業之首。
北京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局長姜廣智表示,數字經濟為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要發揮好其“壓艙石”和“發動機”作用。
解碼數字經濟,北京各區有著不同方式:朝陽區“商務+科技”雙輪驅動模式,海澱區創新引領機制,經開區瞄準高精尖産業發力等。
在北京,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隱私計算等領域一批新基建項目加快落地。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和頂級節點指揮運營中心建設完成;物聯網終端用戶超1.4億,覆蓋智慧製造、智慧交通等多個領域。
全國人工智慧頂尖研究機構在北京聚集,人工智慧技術體系基本形成。自然語言、通用視覺、多模態大模型等形成完整技術棧,關鍵演算法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準;超導量子晶片樣品成品率由年初的80%提升至95%,中規模超導量子晶片、百比特超導晶片平均相干時間提升3倍。
“當前,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更多聚焦工業、資訊産業、數字技術方面,數字政府建設、應用場景開放等領域系統性改革有待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社會民生領域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後。”北京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閆立剛説。
“開放是常態、不開放是例外。”北京市人大財經委建議,以此為原則,增強開放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用。以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與數字技術應用深度融合,統籌數據安全和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北京市人大建議,推行城市運作一網通管,促進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系統、不同數據格式之間的數據融合共用,圍繞企業市場需求和市民生活需要,拓展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醫院、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虛擬博物館,實現優質資源放大利用、共用復用。
在數字産業化方面,專題調研組建議,要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為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貫通從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再到産業化應用的鏈條,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制定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培育一批有競爭力、影響力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幫助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推動製造業産品全生命週期數字化轉型。
放眼未來,劉宇輝表示,有關數字經濟的政策體系、相關立法、行業標準等將持續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進一步優化,北京算力供給規模將持續攀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