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斷漲價的羽絨服,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

2023-11-27 08: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裡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11月27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羽絨服越來越貴,似乎是每年冬天都不會缺席的話題。你更願意為更昂貴的羽絨服買單,還是反其道而行之?

  就在網友們為“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國産羽絨服嗎”這一話題討論不休時,今年冬天,一批“整頓羽絨服市場”的大學生重新穿上花棉襖、軍大衣,屬實是“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價比”。

  寒風之下的溫暖生意,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斷漲價,買件羽絨服不“絨”易

  1936年,世界上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羽絨服誕生。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這種輕便、保暖的禦寒衣物幾乎進入了北方家家戶戶的衣櫥,就連不少南方人也會常備一件。

  但在保暖之外,越來越多附加值被添加到羽絨服上,導致了其價格的接連攀升。“印象中羽絨服七八百塊錢就已經很貴了,沒想到現在一千多塊錢都算正常價格了。”不少近期有購置羽絨服打算的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確實不是“身邊即世界”的個人感受。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數據,2015年到2020年間,中國的羽絨服均價已經從438元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價格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佔比接近70%。

  在售價越來越高的背後,是羽絨服的成本走高了嗎?在江蘇從事羽絨服生意的司女士對中新財經記者介紹了羽絨服的成本構成,除了面輔料、雜費等,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絨。

  “市面上羽絨服以鵝絨鴨絨為主,前面帶的數字就是相應的絨的含量,比如90鵝絨、70鴨絨,數字越大越保暖。區別在於70的絨可能是翅膀的毛,80的絨是胸脯的毛,90的就是脖子的毛。”

  司女士説,鵝絨的價格是鴨絨的一倍還要多。同樣是70-90的絨含量,鴨絨的價格在每公斤200-400元不等,鵝絨的價格則是每公斤500-900元。

  “每克的單價乘上充絨量,可以得出每件衣服的羽絨成本。”司女士舉例,一件200克左右充絨量、絨品質中等、基礎款式的羽絨服,最初的出廠價可能就在160元左右。量大的話每件還能再便宜幾塊錢。

  那麼今年的羽絨成本到底有沒有更高?司女士認為還是有的。“今年鵝絨的價格漲得很快,鴨絨一開始還相對穩定,後來也被帶起來了一些,這可能跟上游養殖産業有關。”

  但司女士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下游需求端,眾多品牌都開始向高端化發展,對白鵝絨這類高品質原料的需求上漲更明顯。“市場上做羽絨的,用鵝絨比往年都多,價格也高了。”

  部分熱銷衝鋒衣産品。

  替代品火爆,衝鋒衣“衝瘋了”

  “做羽毛的不賺錢,做服裝的賺錢。”司女士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在她看來,許多差價在幾百元的羽絨服,面輔料成本差不多,品牌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絨的品質是否更有保證。

  “但現在很多羽絨服要做高端市場,除了設計得好看,也會在面輔料材質上下功夫,比如更防風,更有科技含量。”司女士認為,曾經的羽絨服面輔料只有尼龍、錦綸、春亞紡、滌塔夫等,目前也發展出更多特種布料。

  與其被動接受羽絨服在面輔料的“進化”,不如主動出擊自己尋找高端的“皮膚”。於是在今年,颳風能當風衣穿、下雨當雨衣穿、冬天當羽絨服穿的衝鋒服被年輕人捧紅。

  社交平臺上光鮮亮麗的潮人,也開始向“程式員審美”靠攏,研究起什麼是防水指數、雙層結構布料、壓膠和透氣。“可以説,秋天站在安福路的風景,和西二旗可能也不會有多大差別。”

  百度指數顯示,今年以來,衝鋒衣日均搜索指數超過1250,反超羽絨服。京東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衝鋒衣成交額同比增長165%,“雙11”期間(10月20—25日)衝鋒衣成交額同比增長200%。

  其中,尤其以包含硬殼和內膽的“三合一”更受追捧。除了常見的防水、防風、透濕性能之外,它也適用於冬季的防寒保暖,將衝鋒衣的使用期從春秋拉長到春秋冬三個季節,成為年輕人的冬季“保暖搭子”和“穿搭利器”。

  更不用説,衝鋒衣還便宜一些。據魔鏡洞察的統計,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常見的冬季外套中,均價最高的是戶外羽絨服和戶外保暖棉衣,平均超過1200元。衝鋒衣均價則為488.8元,比毛呢大衣、羽絨服都低。

  “之前衝鋒衣都是愛爬山、戶外的人來買,今年很多年輕人都來了。”在北方某四線城市商場做戶外用品銷售的店員對記者説:“以前的衝鋒衣都是黑灰紅藍黃這種傳統配色,這兩年來了很多好看的新款,我差不多每天都能賣出去兩三件,週末熱鬧的時候最多一天賣了八件。”

  社交平臺上,軍大衣、花棉襖火爆。

  “社牛穿搭”,軍大衣、花棉襖也熱銷

  作為一款相對高單價的剛需品類,消費者對羽絨服的價格確實相對更敏感。經營一家個人服裝實體店的店主付小姐説起羽絨服的拿貨就有些頭疼:“品牌的羽絨服可能賣一千多元大家會覺得貴,我們這種店的話,賣五六百塊大家已經覺得貴了。”

  “拿貨的時候能感受到,低端的羽絨服很便宜,可能也就一百塊多錢,翻三四倍也能賣出去。但如果想做中高端一些,可能拿貨就得四五百塊錢,根本不可能再翻一番賣,最多加價一百多塊跑個款。”付小姐覺得,賣羽絨服反而不如賣棉衣省心。

  對買羽絨服感到頭痛的還有眾多年輕人。於是一場降溫之後,幾個東北大學生組隊穿著軍大衣走進教室,視頻上傳後得到了近200萬人的點讚;商場裏寫著大大促銷價格的花棉襖櫃檯旁,也多了許多年輕的女孩子。

  “誠心求一款能過冬的衣服,價位最好在1萬元以內、50元左右,線上等挺急的。”在不拘一格的大學生帶領下,價格低、用料足的軍大衣、花棉襖重回潮流前線,風靡各大高校校園。本著“只要我不尷尬,冷的就是別人”的態度,完成了一個人穿是顯眼包、兩個人穿略顯尷尬、一群人穿引領潮流的時尚蛻變。

  “我周圍學生確實有穿的,特別是趕‘早八’的早課時。我覺得這些孩子消費講實用、有個性,是件挺好的事。”哈爾濱某高校輔導員趙老師對記者説,據學生們反饋,軍大衣“很扛凍、賊暖和,就是七八斤左右有點重。”

  “聽説最近也有輕便款的軍大衣了,但是絲綿款的不扛風。我都推薦他們去勞保店裏買,品質更好。”趙老師笑説。(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