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烏鎮峰會”十年,數字如何引領未來?
2023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11月8日至10日舉辦。十年時間,這個起始於江南古鎮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對於數字全球化産生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面對機遇和挑戰,更好的發展與治理,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裡又將刻下怎樣的“中國印記”?連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左曉棟,共同關注:“烏鎮峰會”十年,數字如何引領未來?
十年之約,發展優先,看成果!
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名嘉賓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與2023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他們將就熱點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反映産業各界對網際網路發展的前瞻思考。在大會開幕的前一天,11月7日,“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率先開幕,超過580家中外企業線上線下聯動參展,新技術、新應用集中亮相。
新增的“三個第一” 如何看待?
今年的大會在往年基礎上也新增三個“首次”。第一次頒發“十年紀念榮譽”;第一次設立“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第一次頒發“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領先科技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這“三個第一次”非常有意義。首先,我們説網際網路這十年發展非常迅速,而且成果非常明顯,我們要為峰會籌辦及大會國際組織建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友好人士和機構表示感謝,這是對過去發展成果的肯定。同時我們還要展望未來,網際網路的未來在於創新,而創新在於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充足的年輕一代的人才。因此後兩個活動,主要就是針對網際網路年輕一代和網際網路創新技術的發展,這也體現了我們國家對網際網路發展的期望。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水準位列世界第二,未來方向是什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網際網路發展的成就是非常明顯的,關於未來發展我想一方面要繼續創新發展,特別是網信領域的技術創新,它帶有一個很大的滲透性,可以引領和帶動其他領域各個學科的發展。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法治理,網際網路要運作在法治的軌道之上,我們可以總結這十年發展的成果,其中國家逐步建立了網際網路法治體系,使網際網路充分體現了對網際網路安全,充分體現了對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但是新的風險和隱患也不斷産生,所以今後要更加重視創新,更加重視依法治理。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從“國際盛會”升級為“常設國際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中國要建設網路強國,網路強國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國際話語權要強。這就充分突出體現在我們的主張和聲音方面,在全球要“聞之者眾,聽之者從”。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我們要有自己的組織,要有自己發聲的平臺,讓各個國家在我們的平臺上共同的討論,更好的達成共識。所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發展到十年的時候,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常設組織,這對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工智慧法草案已列入立法工作計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教授 左曉棟:今年以來,我國已經先後發佈了多個政策,包括《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已經基本上規範了相關風險。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有整體化的法律體系要推進,今年國務院立法計劃中,就提出了要制定人工智慧法的草案,我想這會對下一步人工智慧發展,起到非常好的規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