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問卷顯示——理性務實成“雙11”主流
今年是“雙11”購物節的第15個年頭。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消費節點,“雙11”已成為一種符號,每年都會給消費市場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形成不一樣的潮流。從消費者的行為看,今年“雙11”主打理性、務實、多元。
理性購物,消費者傾向於三思而後行。調查數據顯示,87%的消費者會關注各平臺的促銷活動,89%的消費者青睞便宜的商品。在進行消費決策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思考某一商品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深思熟慮後再下單已是常態。理性思維還體現在購物行為上,超前消費已不再流行,隨買隨用、多家比貨成為標配。
觀念務實,消費者更加重視消費體驗。有不少消費者在接受消費調查時表示,電商平臺各種限時折扣、優惠券、商品贈送已經成了一種折磨,遠不如最初直接打折來得暢快。同時,有65%的消費者認為,“低價”商品不應只是價格低,還要有更高的品質和貼心的服務;96%的消費者則更加看重電商平臺的服務品質。在新變化的倒逼之下,優化消費體驗、提升服務品質已成為各方共識。
需求多元,消費者助力行業迭代升級。品牌、平臺越來越多,直播、代購習以為常,擺在消費者面前的選擇更加多元,個性化消費需求進一步放大,這也推動了消費領域各行業的升級步伐。過去的“雙11”,商家賣什麼,消費者買什麼;如今的“雙11”,消費者要什麼,企業造什麼。個性化消費需求顛覆了傳統製造業的生産邏輯,柔性生産、反向定制已成為新的潮流,助力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
盲目追求增量、野蠻生長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雙11”,應該是一個能夠助力消費端升級、倒逼供應鏈升級的“雙11”,是一個商家帶來高性價比産品、平臺提供高品質服務、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的“雙11”。 (本期點評 李 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