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自貿區差異化探索特色産業創新優勢

2023-09-25 14:3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編者按

  遍佈全國的自貿試驗區正在差異化探索培育優勢産業的創新模式。作為中國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原創性實踐,自貿試驗區把制度創新與各地特色優勢産業緊密結合,加速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産業集群。一方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持續賦能産業發展,另一方面,産業創新發展也在不斷推動制度創新,由此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正在自貿試驗區率先構建。

  天津:特色産業加速集聚優勢凸顯

  記者 毛振華 王井懷 天津報道

  以1%的土地貢獻了30%的進出口額,市場主體較成立前增長3倍,形成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産業……作為北方第一個自貿試驗區,8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通過首創與實踐相聯結、前沿與特色相結合,以開放倒逼改革,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産業集聚的“增長極”、擴大開放的“新高地”。

  特色産業發展勢頭強勁

  不久前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航空金融發展(東疆)國際論壇傳來消息,東疆將迎來首架國産大飛機C919飛機租賃業務,為這個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中心再添助力。

  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為我國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8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國頗有影響力的特色産業。其中,融資租賃、平行進口汽車、商業保理、跨境電商、保稅維修等特色産業均發展勢頭強勁。東疆片區作為我國租賃聚集地,租賃資産規模截至去年年底已超1.4萬億元,飛機租賃業務總量突破2000架。

  天津自貿試驗區的保稅維修再製造業務範圍從最初的飛機逐步拓展到船舶、工程機械、海工平臺、通信設備、集裝箱、安檢設備等多個領域。

  “現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國內開展保稅維修再製造業務門類最全,業務模式最豐富,相關標準、政策制度創新最多的地區。”天津市商務局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劍楠説。數據顯示,2022年天津市實現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140多億元,維修項目收入2.3億元。

  平行進口汽車業務也蓬勃發展。2022年,全國70%以上的平行進口汽車在天津口岸登陸,關聯行業就業人數超過5萬人,産業規模超千億元。

  濱海新區副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前苗介紹,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2萬戶,超過自貿試驗區成立前3倍,稅收收入由2015年的35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512億元,年均增速超5%。

  制度創新為先行先試保駕護航

  9月1日,處於天津自貿試驗區範圍內的天津港保稅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揭牌,這是天津市首個RCEP企業服務中心。

  RCEP企業服務中心將為外貿型企業提供從開辦到經營“一站式”服務,原産地證、國際商事證明等RCEP專項業務,生物醫藥“白名單”物品及企業申報、特殊物品通關公益代理服務以及RCEP相關政策宣講解讀與指導、示範案例宣傳推廣等涉企全生命週期服務。

  天津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這樣的制度創新與探索數不勝數。8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完成全國首單城市地鐵定制化租賃創新業務,落地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保理業務、首筆跨行再保理業務,率先探索開展航空保稅維修再製造試點……累計實施了581項制度創新措施。

  趙前苗表示,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8700余例經營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進一步放寬前沿産業業態市場準入。同時,探索人才跨境便利化舉措,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創新;建立外商投資全流程幫辦服務機制,落地投資便利“一件事”整合服務改革15項。

  在金融領域,2019年4月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複製FT賬戶。今年4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副行長李雲山介紹,累計有1175家企業開立FT主賬戶1194個,FT賬戶結算量達6900億元。

  天津自貿試驗區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助力新經濟新業態加速成長,實施兩步申報、船邊直提、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等百餘項通關監管創新措施,助推産業加快發展。2022年,天津口岸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0.57小時、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4.3小時,在全國各主要口岸中效率居前。

  眾多經驗探索從這裡走向全國

  近日,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印發《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示範基地(泰達綜合保稅區)建設實施方案》,為高品質建設泰達綜保區聯動創新示範基地提供重要依據。

  自2021年8月,天津自貿試驗區首次實現“擴容”,通過共同成立聯動創新區的方式,把政策向外擴展至濱海高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兩個區域。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政策與經驗開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天九再生醫學(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嘯虎給記者細細算了一筆賬:聯動創新區成立後,公司可享受相關政策,研發投入將節約30%,相當於給每年3000多萬元的試劑和耗材支出打了七折;總價值1億多元的進口研髮型設備有望享受稅收減免政策,每年節省2000余萬元……

  服務國家戰略是自貿試驗區發展的內在要求。2022年,天津自貿試驗區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共同推出179項“同事同標”事項;創新“津貨分倉”模式,完成天津首單“保稅專列+中歐班列”業務,暢通中蒙俄經濟走廊,拓展國際物流線路;在新加坡設立“中新天津生態城自貿聯動新加坡推廣中心”;設立天津自貿試驗區海外工程投資服務中心,獲批建設自貿試驗區國際商事審判庭,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8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一路乘風破浪,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38項試點經驗和實踐案例向全國複製推廣。

  “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將加快釋放制度創新紅利,著力提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貢獻度,推動高品質發展支撐引領行動紮實落地。”趙前苗説。

  廣西欽州:構建跨境石化産業新格局

  記者 范超 南寧報道

  石油從煉到化,化工由粗而精細,産業由鏈至集群,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下稱“欽州港片區”)積極補鏈、強鏈、延鏈,持續推動石化産業集群發展,成效凸顯。

  近年來,“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欽州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自貿區、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等優勢資源,積極推動完善面向東盟的産業協同體系,以“親鏈東盟”構建欽州港片區跨境石化産業新格局。

  “所有與東盟相關的石化項目總是繞不開欽州。”中國化工資訊中心副總工程師任國琦説,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和深入思考,也為欽州石化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近年來,欽州港片區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主要樞紐的獨特優勢,搭建了以中國石油、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桐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石化産業集群,並與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等多個東盟國家在化工、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初步建立了跨境産業鏈合作。

  恒逸集團在汶萊建設的恒逸(汶萊)PMB石油化工項目是中文兩國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項目一期總投資34.5億美元、原油加工能力為每年800萬噸。

  “欽州港建有專用的危化品碼頭,企業從碼頭用海很方便。我們將汶萊煉化項目的産品作為原料運輸回來生産化工産品,將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用,促進兩地石油化工産業的合作。”廣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鐵銘説。

  在欽州港片區內的欽州石化産業園,一個個百億元項目接連開工,相繼投産: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一二期先後建成投産,三期開工建設,加快打造“雙千億”高端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全面啟動建設,填補了廣西百萬噸級乙烯項目的空白。

  一系列項目陸續落戶欽州,是欽州港片區構建面向東盟石化産業集群集聚成效的凸顯,也是世界産業生態深刻變革的推動。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翟崑説,從“親近東盟”到“親鏈東盟”是我國推動與東盟産業協同、市場共用、和合共生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國與東盟共同應對國際動蕩局勢的必然選擇。

  “全球複雜産業鏈應對外部衝擊的脆弱性暴露無遺,供應鏈的安全逐漸替代利潤最大化,已成為跨國公司選址的優先目標。”中國石油和化工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説,受中美經貿摩擦,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全球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不斷遭到破壞,全球産業佈局出現了區域化的新特徵,卻也是跨境産業鏈重塑的新機遇。

  李壽生認為,RCEP區域內石化貿易保持穩定性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憑藉RCEP區域優勢,跨國公司可以更加靈活地進行産業佈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建立更加精準和完善的産業鏈分工體系,從而促進石化行業高品質發展,這也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新時期下促進全球資源流動、重塑世界互聯互通紐帶的全新機遇。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東盟産業升級態勢明顯,服裝、箱包、電子資訊等産業快速發展對化工産品需求持續放大。欽州當前已經構建起多品種的化工産品體系,可在高性能樹脂、特種橡膠、專業化學品、功能性材料、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進一步發力,打造面向東盟競爭力強、産業結構優、集聚能力突出、體量規模進一步擴大的綠色化工新材料産業集群未來可期。

  欽州市石化産業發展局局長唐艷發説,為促進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欽州出臺實施《欽州市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欽州石化産業從基礎化工向烯烴新材料、綠色化纖紡織、精細化工、新能源材料和能源化工生産性服務業“4+1”特色産業鏈新格局加速邁進。

  近期舉辦的2023年中國-東盟石油和化工國際合作大會上,外國政商界人士表達了對加強綠色化工國際産業合作的期待。

  汶萊駐華大使拉赫瑪尼説,汶萊正推動能源轉型,目標是2050年前實現零排放。依託中國-汶萊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汶萊廣西經濟走廊等合作機制,希望進一步加強石化領域的綠色合作,共同推動産業升級。

  欽州市市長王雄昌表示,欽州將積極打造“國外佈局上游供應原料+廣西發展中下游精深加工”的跨區域跨境産業體系,實現從“一滴油”(原油)到“兩根絲”(錦綸、滌綸)的全産業鏈發展,持續推動構建面向東盟的“一滴油兩根絲”綠色化纖紡織産業新格局。

  專家建議,中國與東盟在石化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加強與東盟的産業協同,不僅可以有更穩定的産業鏈,有效應對市場衝擊,更可以通過跨境産業鏈結構的優化與重塑,推動石化産業低碳綠色發展,構建高品質可持續的産業新生態。

  黑龍江黑河:新興業態順勢發展注入開放動力

  記者 王君寶 哈爾濱報道

  行走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富有異國風情的建築風格和隨處可見的異國面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借助區位優勢,這座北疆邊城正向人們展示著獨特的開放活力。

  在黑龍江畔的黑龍江公園內,挂著各地牌照的房車,是黑河夏日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裡夏日氣候涼爽,我們車友群裏推薦,所以就來玩了。”從貴州一路北上自駕遊的周樹彬,是第二次來黑河遊玩,“把車停在這兒,我和老伴幾年前來這兒時還出境去對面國家玩了兩天。”

  第二次來黑河,周樹彬沒有選擇借道這座邊境城市出國,“其實在黑河吃的、玩的都很有異國情調”。他手指的方向,是今年他常常逛的大黑河島國際商貿城。

  進口啤酒、各國糖果、特色工藝品……這座國際商貿城的一樓滿是各種進口商品。人們拿著推車在裏面選購,熙攘的人群和忙著打包發貨的售貨員,是黑河跨境貿易的縮影。

  2019年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下稱“黑河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興業態順勢發展,為黑河對外開放注入動力。

  “在國際商貿城,人們可以選購到各國進口商品,黑河自貿片區利用國內外設立的跨境電商海外倉、邊境倉等,大大壓縮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高了跨境運輸效率。”黑河自貿片區對外貿易與合作中心主任戰予誠説。

  近年來黑河市不斷完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全新動能。

  在黑河公路口岸,每天都有出境的工程車。黑河自貿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宋岩介紹,自黑河公路口岸2022年6月投用以來,出口的自走機械數量不斷攀升。

  黑河市利源達集團相關負責人説,過去單一水路運輸,受季節影響嚴重,出口的自走機械要多次倒運換裝,如今貨物經過公路口岸直接出境,運輸效率有效提升。

  黑河海關實行“一企一策”,為企業提供24小時全天預約通關;為保證生鮮産品保鮮保質,採取優先受理、快速辦理、全程跟蹤三項措施;貨物隨到、隨檢、隨放,大幅縮短通關時間。

  來自黑河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黑河市進出口貨物貿易總值17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4%。

  基礎設施搭建交流橋梁,營商環境加速投資發展。

  在黑河市寶康中草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倉庫內,一箱箱中藥材整齊擺放。“企業從籌建到投産,僅用時3個月,離不開政府的支援。”公司總經理徐鳳玲説。

  “黑河自貿片區為無法來到這裡登記註冊的企業提供‘全程網上辦’服務,通過一站式集中受理模式,企業開辦時間可縮短至半天左右。”黑河自貿片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張紅説。

  商貿流帶動人流。自今年2月黑河水運口岸恢復客運功能以來,出入境客流屢創新高。

  9月21日,時隔三年後,黑河水運旅檢口岸現場迎來首批中國赴俄羅斯免簽旅行團。

  黑河職工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稱“黑河職工國際旅行社”)組織的兩日赴俄旅行團一大早就來到了黑河水運旅檢口岸,準備出境相關手續。公司總經理鮑志彤介紹,黑河職工國際旅行社已收到大量出境遊預約。

  免簽證團體旅遊業務的開展,使出入境人員數量激增,為穩妥做好中國赴俄羅斯免簽旅行團通關保障工作,黑河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提前加開旅行團專用通道,實行旅行團預申報制度,確保旅行團通關順暢、便捷。

  來自黑河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及黑河海關的數據顯示,2月22日至9月21日,黑河水運旅檢口岸出入境旅客超過17萬人次。

  為給出入境旅客提供安全快速、便捷順暢的運輸環境,黑河市口岸辦等部門優化出入境旅客通關監管流程,實現無異常旅客“即來即走”通關驗放,提前掌握出入境旅客、交通運輸工具動態資訊,預判客流高峰。

  在黑龍江畔,跨境索道等設施正在加緊建設。宋岩介紹,借助不斷完善的軟硬體,黑河還將充分發揮區位、通道和政策優勢,持續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加快開放步伐。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