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週末重磅!央行、財政部齊發聲 釋放重要信號

2023-03-20 09:06: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在3月18日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多位監管人士就推動高水準金融開放、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落實經濟增長目標重磅發聲。

  要點速覽:

  1、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

  2、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産業、科技、社會、區域等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增強市場主體信心;

  3、為落實好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

  4、中國堅定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並形成了難得的低通脹經濟環境

  樓繼偉:擴大高水準金融開放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準金融開放。

  樓繼偉強調,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除了銀行、證券、保險、資管行業以外,其他金融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參與。例如,美國運通在華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已取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國際評級公司標普、惠譽已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正在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二是致力於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要加強內外資平等。進一步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確保開放措施的落實、落細、落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境內外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加強政策宣傳宣講力度,進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要加強與國際規則銜接。與國際接軌,積極採納全球標準和最佳實踐,構建開放環境下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更為精細化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更加注重品質和效率,減少數量型限制;更加注重公平與透明,促進金融業穩健開放、深度開放。

  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中國將繼續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共同防範化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史耀斌: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耀斌表示,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國內大迴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體;穩定國內經濟基本盤,也是在穩定對外開放、開展國際迴圈的底盤。

  史耀斌強調,要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通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等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治理政策的引導和統籌功能,深入推進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強化全口徑審查和全過程監管,不斷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確保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貫徹落實。

  “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産業、科技、社會、區域等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增強具體政策的針對性、協同性、時效性和執行力,依法加強政府債務審查監督,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風險可控。”史耀斌強調。

  同時,要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水準自立自強。堅持把基礎研究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打通“科技-産業-金融”迴圈存在的堵點,提高發展品質、動力、活力和安全性。

  在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方面,史耀斌表示,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整合電路、新能源等産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前瞻性佈局未來産業新賽道,推動重點産業轉型升級。

  此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有效釋放中國作為超大經濟體所蘊含的規模經濟巨大空間,進一步推動國內市場高效運作。

  夏先德: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

  “2023年,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為落實好這一目標,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財政部副部長夏先德表示。

  夏先德表示,“加力”主要是適度地加大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一是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7.51萬億元,增長5.6%,赤字率按照3%安排,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國財政赤字3.8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100億元。

  二是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新增專項債務限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同時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運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支援地方正常融資需求。

  三是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的力度。2023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10.0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6%,這些轉移支付重點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確保兜牢兜實基層的“三保”底線。

  “提效”就是要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夏先德稱,一方面,要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著力助企紓困。另一方面,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的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貨幣、産業、科技和社會政策的協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作整體向好。

  宣昌能:中國金融資産的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將更加凸顯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為全球資産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選擇。

  “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中國市場的開放、穩定與發展,給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機遇與選擇。”宣昌能分析,一方面是中國堅定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並形成了難得的低通脹經濟環境。近年來,中國的利率水準總體比較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並且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強,在穩定經濟大盤提供充分支援的同時,也形成了有利於穩定通脹、穩定預期的貨幣金融環境。

  另一方面,宣昌能認為,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日益深化,為投資者做好財富管理和資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機遇。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恢復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資産的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也會更加凸顯。此外,環境、社會及治理領域也具備較多和較好的投資前景。

  宣昌能表示,自2020年向國際社會做出“3060”目標承諾以來,中國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綠色金融市場迅速發展,國際合作空間比較廣闊。截至去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5萬億元,資産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綠色金融發展為全球財富管理和資産配置提供了新的領域和新的空間。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