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更好發揮政策“乘數效應”

2023-03-17 12: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對於提振預期、凝聚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經濟運作邊際改善趨勢明顯,供需主要指標呈現加速恢復態勢,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繼續成長,有利於經濟企穩向好的條件不斷增加。要抓住經濟加速恢復的寶貴窗口期,科學精準施策,形成政策合力,加力鞏固經濟企穩向上良好勢頭。

  政策之要,在於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連續性好、針對性強的政策組合,有助於經營主體保持經營決策的穩定,從而有效避免波動性。前期為應對不確定性因素衝擊出臺的政策,尤其是稅費優惠政策,要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完善,統籌處理好延續與優化的關係。同時,需持之以恒推進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經濟發展方方面面,為高品質發展蓄勢賦能。政策的穩,還應更加注重政策協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等,既要聚焦重點,也要加強相互之間的配合,更好發揮政策的“乘數效應”。

  以政策之穩,助力經濟企穩向好,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破解一些制約發展的堵點難點,在解決難題中培育高品質發展的動力。當前,外部不確定性仍然較大,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多目標前提下的最優方案。從消費看,在穩定大宗消費的同時,要多措並舉、細化舉措,加快恢復餐飲、住宿、零售、文化、旅遊、客運等生活服務消費。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為擴大縣鄉消費創造良好條件。提升産品和服務品質,把擴大消費同改善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引導各地優化、簡化消費券使用流程,進一步提升政策效果。從投資看,關鍵是在“有效”兩個字上下功夫。要厘清擴大有效投資的方向和重點,提高各類資金投入産出效率,通過加大投資力度,帶動相關産業上下游投資。

  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也是鞏固經濟企穩回升良好勢頭的題中應有之義。雖然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是短期的進展和務實推動,對於實現這一目標具有基礎性作用。從本質上看,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生産力和生産關係在産業層面協調一致,各類要素在空間上實現優化配置,滿足生産需要、生活需求的完備生産服務系統。要從産業融合、要素協同方面發力,扎紮實實把各項分解任務落實好。製造業是重要的産業門類,也是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壓艙石”,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既利當前,更利長遠,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發力點。具體到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産業鏈供應鏈領域,要著力穩鏈、強鏈、補鏈,通過實施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促進傳統産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具體舉措,構築有利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優勢。

  促進經濟企穩向好,一定是量與質的辯證統一。夯實各類配套基礎條件,是實現質、量同步提升的關鍵。一是要提振預期和信心。發展信心直接影響政策效果,要把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政策導向轉化為具體舉措,強化政策保障。二是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深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確保外資規模穩定、結構優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高品質投資促進服務提升競爭力。三是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具體到經濟運作領域,就是要有效防範和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及時消除隱患。加快構建有助於風險預警識別、快速處置的長效機制。四是加快推進産業升級。當前是推進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要不失時機引導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優化産業政策實施方式,激活內生動力。把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發展與製造業升級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加大創新投入、設備更新改造、數字技術賦能等,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提高發展品質,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魏琪嘉)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