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

2022-05-13 10:1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産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發揮資本促進社會生産力發展的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同時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範和約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歷史地、發展地、辯證地回答了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存在的各類資本及其作用,為資本發展指明瞭方向。

  我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認識和把握資本進行了長期有益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資本被視為重要生産要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是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各類資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並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尤其是2018年市場上出現“民營經濟離場論”雜音時,我國再次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受益於政策的規範與引導,資本作為重要生産要素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釋放。改革開放40多年來,資本與土地、勞動力、技術、數據等生産要素一道,共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促進科技進步、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於各類資本的積極作用,必須充分肯定。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政策環境,促進各類資本良性發展、共同發展。例如,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各類資本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持續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但必須認識到,資本具有逐利本性,要“興利伴隨除弊”,規範和引導資本,使其更好地服從、服務於人民和國家利益。此前,由於認識不足、監管缺位,我國部分領域出現了資本無序擴張,若持續放任不管,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未來,要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為此,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要設立“紅綠燈”,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明確準入要求以及準入後如何有效監管。同時,還要加強新的時代條件下資本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對資本的認識,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發揮資本在發展生産力、創造社會財富、增進人民福祉方面的作用,並正確處理資本和利益分配問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