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銀行網點“瘦身”並非市場收縮

2022-05-09 13: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原標題:銀行網點“瘦身”並非市場收縮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有不少物理網點終止營業。對此應予理性、辯證看待,商業銀行的實體網點出現收縮,並不意味著我國銀行業市場正在收縮。

  事實上,這些年我國商業銀行既存在減撤,也不乏增設的情況。根據有關部門數據,2021年退出機構中,銀行網點數量超過2600家;新設機構中,銀行網點數量超過2300家。而且銀行網點數量變化體現出銀行類型差異和地區差異:銀行間差異具體表現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網點減少,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增加;地區差異體現為發達地區網點減少,村鎮與貧困地區網點增加。

  減撤有減撤的原因。一是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資訊技術不斷更疊,商業銀行數字化運營呈現爆發態勢,其行銷渠道發生重大變化,人們對銀行物理網點的需求確實減少了。二是隨著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城市擴容和熱點轉換又引發了銀行新的搶點慾望,囿于“總量難增、存量可調”的監管政策,撤並、遷移調整優化網點佈局的舉措或許比較合適。三是以前許多銀行網點功能僅定位於“儲蓄所”或其他單一業務辦理點等,難以適應不斷多元化的金融消費服務需求。近年來,由於銀行同業競爭加劇、銀行職員離職等原因,面對網點轉型升級引起的崗位人員配置、金融監管和內控合規等需求,銀行只能收指成拳、以利展業。

  新設有新設的緣由。一是新晉銀行的初期擴張。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迎來了大幅擴張的機遇。二是原駐銀行的拓展調整。在支援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和發展普惠金融等政策召喚下,各家商業銀行特別是在縣域網點薄弱的大型商業銀行,加大了向對金融服務需求旺盛區域的遷建力度。

  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於業務經營主要在“線上”實現,確實會衝擊“線下”的物理網點。商業銀行應依據國家戰略導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等因素,在分支機構數量和價值之間取得平衡。

  一方面,要堅信商業銀行物理網點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存在,追求實現普惠金融價值。其一,一些特定人群對銀行物理網點依賴是“剛需”的,銀行要秉持“金融為民”宗旨,履行社會責任,溫馨化個性化地開展適老化適宜化金融服務。其二,一些特定地區銀行物理網點的存續是必要的,要做好經濟欠發達地區、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地區等的銀行物理網點補位。

  另一方面,要堅定商業銀行物理網點數字化智慧化轉型,追求實現科技金融價值。當前,面對金融數字化轉型和客群消費習慣遷移等諸多挑戰,商業銀行要通過加大科技金融創新力度,以謀求打造出“金融+科技”的銀行業務增長“第二曲線”。要促進物理網點與線上渠道的互聯互通和協同發展,使其由“交易型”向“服務型”轉變,打造泛金融服務場景、構建銀行社區共治場景等。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