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看待4月份製造業PMI回落 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

2022-05-03 11: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全面看待4月份製造業PMI回落(銳財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4月3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7.4%,比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1.9%,比上月下降6.5個百分點;綜合PMI産出指數為42.7%,比上月下降6.1個百分點。

  多位分析人士預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效應顯現,相關指標有望得到改善。

  製造業景氣下降,高技術製造業相對穩定

  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水準,表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製造業景氣水準連續下降有三方面特徵:

  一是産需兩端降幅加大。本輪疫情點多、面廣、頻發,部分企業減産停産。4月份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4.4%和42.6%,比上月下降5.1和6.2個百分點。同時,4月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下降,産成品庫存指數升至近年高點,不少企業反映物流運輸困難加大,上下游相關企業生産經營均受到較大影響。

  二是價格指數高位波動。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4.2%和54.4%,低於上月1.9和2.3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近期較高運作水準。從行業情況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上游行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超過70.0%和60.0%,相關行業原材料採購和産品銷售價格持續高位運作,中下游行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

  三是部分行業運作相對穩定。雖然製造業景氣水準繼續下行,但仍有部分行業運作總體平穩,其中保障基本民生的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以及非金屬礦物製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太設備等行業PMI均高於臨界點,且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於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從分項指數和行業PMI變化來看,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和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仍在持續,對物流和就業衝擊較大,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製造業三重壓力加大,中上游行業增速回落明顯。不過,高技術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相對穩定,中小型企業穩定性有所鞏固。”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專家文韜表示。

  服務業景氣回落,建築業保持擴張

  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1.9%,低於上月6.5個百分點,非製造業經營活動總體繼續放緩。

  一方面,服務業景氣水準回落幅度加大。國家統計局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9個位於收縮區間,其中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等接觸性聚集性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仍處於低位收縮區間;批發、郵政、金融等行業降至收縮區間,業務總量由升轉降。同時,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網際網路軟體及資訊技術服務的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位於擴張區間,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有序運作。

  另一方面,建築業保持擴張。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7%,低於上月5.4個百分點,仍位於擴張區間。其中,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1.0%,連續兩個月位於高位景氣區間,且新訂單指數為52.3%,延續擴張走勢。這表明,隨著部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土木工程建築業保持較快施工進度,對經濟社會恢復發展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份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等在榮枯線下回落,表明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衝擊加重,壓力不可低估。

  “疫情條件下,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接觸性、聚集性活動減少,給相關行業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必須抓緊完善疫情防控和穩增長的所有措施,群策群力尋找最優解,及早消除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張立群説。

  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

  面對下行壓力,穩增長政策作用備受期待。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近期,受疫情影響,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更為突出,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但是,這種衝擊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

  趙辰昕表示,今年宏觀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加快出臺實施,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總體穩中有降,穩增長合力正在加快形成。同時,重點領域改革累積效應持續顯現,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活力。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針對突出困難加大紓困保障力度,著力打通産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作和提質升級,努力實現一、二季度平穩接續。

  在張立群看來,儘管面臨壓力,但也應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恢復的態勢也沒有改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能力隨疫情特點變化而不斷總結完善,正在形成一套有效的、符合實際的防控措施,對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提供更好保障。同時,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紛紛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實施力度和實際效果也進一步加大。”他説。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入5月份後,在穩交通物流政策的支援下,企業生産有望快速恢復至正常水準;在全力擴大國內需求政策的支援下,企業訂單有望復蘇反彈。未來,隨著穩增長政策的細化落實,相關指標將逐步反彈。

  王俊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