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元宇宙醫學”雛形初現 虛擬世界中的疾病防治有何不同?

2022-02-21 14:40:00
來源:第一財經
字號

  在現實生活中,骨折、牙痛或者心臟病發作都需要物理治療,這種需求往往是緊急和迫切的。過去人們很難想像在虛擬世界中如何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但元宇宙概念的出現可能會讓未來有所不同,虛擬世界將讓人們從現實的物理障礙中解放出來。

  2月19日,中國首個“元宇宙醫學聯盟”(IAMM)在上海成立。此前,元宇宙已經與第三代半導體、6G通信、量子計算和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合應用等,寫入《上海市電子資訊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借助終端虛擬現實設備

  根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教授、元宇宙醫學創立大會主席白春學在Clinical eHealth雜誌上發表的關於“元宇宙醫學”最早的定義,“元宇宙醫學是通過AR實踐的物聯網醫學”。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元宇宙醫學”的概念尚處於早期階段,現階段“元宇宙醫學”更多的應用實際為“智慧醫學”的拓展。

  《上海市電子資訊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強元宇宙底層核心技術基礎能力的前瞻研發,推進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終端研製和系統化的虛擬內容建設,探索行業應用。

  在白春學教授及其團隊最新發表的一篇關於“元宇宙醫學”的醫學物聯網專家共識中,將醫學中的元宇宙應用定義為使用AR和/或VR眼鏡促進醫療物聯網(MIoT)的平臺,融合了全息構建、全息倣真、虛實融合、虛實互聯等智慧技術。

  專家強調,可靠的安全體系是“元宇宙醫學”運作的基礎和保障。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通過其醫療增強現實計劃審查虛擬和增強現實設備;我國也正在完善人工智慧軟體的審批流程,這將為未來的虛擬現實設備和用途設定監管要求奠定基礎。

  在醫療保健領域,遊戲化元素已經成為一些針對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改善弱視、控制慢性疼痛、應對抑鬱症、帕金森氏症和創傷性腦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等數字療法的組成部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等硬體也已經在醫學院、手術室和養老機構中使用。

  巨大的應用前景也吸引了大型科技公司鉅資投入,發展元宇宙技術,並將很快進入健康醫療領域。例如谷歌正在開發一款代號為Project Iris的AR頭戴設備,蘋果也已經對AR眼鏡進行技術佈局。微軟去年推出了混合現實平臺Microsoft Mesh,使用其頭戴式設備HoloLens投射出一個人或物體的全息圖,用戶可以讓他們的化身在沉浸式空間中移動。

  底層技術研發尚待完善

  近年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也受到外科領域的極大關注,相關應用正在開發中。例如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已經與增強現實(AR)初創公司Surgical Theatre合作開展了一項計劃,為神經外科醫生提供一種在進入手術室之前測試其手術策略的方法,並在手術過程中使用AR為外科醫生提供手術的實時3D視圖,以便更好地導航。

  數字孿生被認為是元宇宙的基礎,這是一種可作為物理對象或過程的實時數字對應物。

  去年,Digital Me(數字人)被評為Gartner最重要的新興技術趨勢之一。在醫療保健領域,這一概念指向腦機介面 (BMI) 和數字孿生技術的交叉點。腦機介面依靠可穿戴設備或植入物將神經元資訊轉換為能夠控制外部軟體或硬體(例如電腦或機械臂)的命令。

  IBM、西門子、達索系統等工業資訊巨頭已經為商業應用開發了數字雙胞胎技術,中國研究團隊也在開發一種能夠幫助個人預防癌症以及慢性疾病的數字孿生。

  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醫學資訊與醫學影像智慧診斷研究所所長劉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做這種針對個體的數字孿生,現在虛擬與現實的結合是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基於數據和模型在虛擬空間開展個體化醫學研究和實踐,屬於智慧醫學的一部分,也算是元宇宙概念的早期應用,但具體怎麼做,還有太多的未知。“

  劉雷表示,他更加推崇智慧醫學的説法,而不是”元宇宙醫學“。”我們最先是針對腫瘤來進行數字孿生的開發,以後還會針對心血管等更多疾病提供解決方案。”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還沒有通用軟體,我們正在自行研發。”

  這類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合應用的發展也給醫療註冊審批制度帶來挑戰,人工智慧醫用軟體屬於新興的一類醫療器械,我國很多註冊審批數據標準庫尚未形成。上海市經信委方面表示,未來出臺針對包括人工智慧醫用軟體在內的特殊性醫療軟體産品的管理規範,對於技術賦能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非常有必要。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