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進博會“老朋友”的新想法

2021-11-08 08:5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記者手記】

  最近幾年的11月,記者都會在上海見到一批進博會的企業家“老朋友”。

  他們大多是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開始就親身參與,有的憑藉進博會“買全球賣全球”的平臺效應,把自家産品打造成“網紅産品”;有的借著進博會“客商雲集”的溝通效應,擴大了在華的生意圈;更有的在進博會上打開了新的思路、新的視野,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今年,記者明顯感覺到這些企業家們又有了新的想法,這就是如何在中國乃至全球掀起的綠色、低碳轉型浪潮中,給企業摸索出一條可持續增長的新路。

  如果説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曾經是世界演進的強勢聲音,那麼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反覆討論、權衡和試錯後,以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維護和恢復全球生態系統為代表的人類可持續發展已被印刻進人們的心中,得到深深的認同。

  在本屆進博會上,中國繼續重申將實施綠色轉型,並將引導更多外資投向節能環保領域。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在氣候變化面前,任何國家、企業、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明確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以及碳中和目標,展現了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承諾及大國擔當。”在採訪中,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的這番話令記者十分認同。

  而對這些進博會的老朋友來説,綠色轉型絕不只是説説。本屆進博會上,大量支援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支撐可持續發展的新服務、包含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新産品紛紛亮相。

  各個參展企業紛紛公佈自己的碳中和方案,無論是2030、2050,企業都明確給出了實現碳中和的最後期限,把監督的權利交到了公眾手中。在新品發佈會上,“低碳”“零碳”成為“新標簽”,“凈零碳排放的黃油”“採用節能技術的便利店”“節水洗髮機”,更節能的風力發電機、供暖系統、工業設備,氫能源的汽車、航空發動機,這些聽起來甚至有些奇特的新玩意兒,在進博會上吸引了無數目光。

  眼下,中國經濟的這一池春水,給全球企業提供了新的産品和銷售賽道,更提供了新的增長機遇。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