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慶檔救不了一整年 電影市場呼喚更多《長津湖》

2021-10-11 09:0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電影市場呼喚更多爆款佳作

  在經歷長達3個月的低迷後,國慶檔終於“燃”了起來。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24時,2021年國慶檔票房43.87億元,接近2019年“最強國慶檔”的票房成績。《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主旋律影片呼應國慶氛圍,以高投入、強視聽的實力進入國慶檔第一梯隊。其中,抗美援朝題材的戰爭片《長津湖》票房超32.0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救市之作”。《我和我的父輩》進一步放大了“國慶三部曲”的品牌效應,不僅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也收穫了超10億元的票房。

  儘管國慶檔整體票房表現優異,但是“頭重腳輕”“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仍然十分明顯。從票房結構來看,《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頭部影片瓜分了超過95%以上的大盤成績。相比之下,諸如《五個撲水的少年》《皮皮魯與魯西西》《老鷹抓小雞》等電影的票房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一個國慶檔救不了一整年的電影市場,一兩部“大片”“熱片”也難以支撐整個市場的繁榮。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認為,一家獨大的高票房,不一定能體現電影市場的全面復蘇。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電影業能否憑藉國慶檔逆襲,答案完全取決於後續市場有沒有更多好內容供給。電影市場呼喚更多《長津湖》,但同時也需要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電影來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進一步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點燃電影市場。

  從國慶檔的票房表現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的基本面是穩的。但與去年國慶檔相比,市場供給不足需要引起重視。業界認為,造成市場供給不足的原因至少有兩方面:一是受疫情影響,之前有很多項目被迫擱置;二是近年來資本對電影熱度減退,導致電影市場“無片可拍”。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疫情對影業的影響是暫時的。今年國慶檔創造的票房佳績無疑給冷清的電影市場提供了助燃劑。無論是從票房表現還是從各項調查的觀眾滿意度都可以看出:電影市場仍然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觀眾與影院之間只是欠缺一部好片子。這種信心也將傳導至産業上游,促使更多優質影片投入市場,進而形成整個市場的良性迴圈。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長津湖》總出品人于冬認為,堅持內容為王是電影行業不變的規律。《長津湖》作為國慶檔的“救市之作”給行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相信在政策、市場、創作者的共同推動下,中國電影市場將涌現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優質電影投入市場,中國電影市場就一定能夠走出低谷,再創輝煌。(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姜天驕)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