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慧網聯汽車來了! 車載系統如何防止被"黑"?

2021-10-11 08: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智慧網聯汽車來了

  在日前舉辦的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展覽會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新技術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資料圖片)

  “目前我國智慧網聯汽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車載基礎計算平臺實現裝車應用,車載鐳射雷達、人工智慧晶片算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日前舉行的2021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全國已有3500多公里的道路實現智慧化升級,搭載網聯終端車輛超過500萬輛。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報告(順義指數2021)》預測,今年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産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2023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000億元。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挑戰與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企業家、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重塑汽車産業生態

  在數字化和資訊化雙重作用下,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技術與汽車産業深度融合,電動汽車、智慧網聯汽車等新産品不斷推出。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正以一種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方式重塑汽車産業生態,並推進汽車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

  “憑藉5G技術優勢,我國在車聯網相關資訊通信技術標準上,目前已經處於國際引領地位,並在核心産品研發上具有一定先發優勢,在相關自動駕駛技術上,總體上與國際保持同步水準。”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張延川説。

  “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仍面臨重要挑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總師辦副主任黃永和認為,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鏈供應鏈涉及的環境感知、線控執行等關鍵技術落後於汽車發達國家,絕大多數車規級晶片依賴進口。同時,在以車載作業系統為代表的基礎軟體領域與國外差距明顯,關鍵零部件等産業存在基礎空心化現象,嚴重制約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

  “我們的産業短板在於晶片處理器仍來自國外供應商。”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認為,當前智慧網聯汽車發展路徑尚未定型,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在應用場景非常廣泛的歷史機遇下,我國應整合各方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創立聯合實驗室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同時,要加快智慧網聯汽車的開發與製造,引導重點整車企業加快建立智慧網聯汽車全新研發平臺,提高關鍵技術供應鏈安全。通過計算、研發、服務等平臺之間的競合生態建設,推動智慧汽車産業發展。

  “下一步,工信部將支援龍頭企業和製造業發展中心,聚焦高精度感測器車規級晶片、車用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整合優勢資源,加大研發投入,開展聯合攻關,積極推動整車平臺自動駕駛平臺研發及産業化,增強産業鏈韌性。”肖亞慶説。

  新技術築安全底線

  數字化技術在顛覆汽車産業形態的同時,也重新定義汽車行業的安全。“智慧網聯汽車是先進製造業與數字産業高度融合的産物,具有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的鮮明特徵。”在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看來,當軟體開始定義汽車後,車載系統安全隱患問題將不斷加劇,“過去一輛汽車代碼數只有幾百萬行,隨著智慧座艙、感測器的使用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代碼可能驟增至上億行,而每千行代碼中就有4個至6個安全缺陷,這些漏洞被利用攻擊的可能性較大”。

  周鴻祎告訴記者,智慧網聯汽車連接車企雲端伺服器上傳行駛狀態,遠端接受指令進行軟體更新,這給駭客通過雲端攻擊車輛作業系統提供可乘之機。此外,智慧網聯汽車配備的攝像頭、雷達、測速儀等感測器將持續採集車內外人員、位置、環境等數據,並不斷匯聚到雲端伺服器上,一旦洩露將會給人員甚至是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從車載終端及內部通信到車聯網路,從雲端伺服器到車企數據,智慧網聯車的安全問題十分嚴峻,這也給治理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汽車的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都是新興業態,其安全問題都是以前從未遇到過的,必須以新的技術手段加以解決。”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田大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以“邊緣計算+區塊鏈+車聯網”的技術體系開啟全新車聯網安全時代。

  田大新告訴記者,由於區塊鏈分佈式存儲具有不可篡改的特徵,違章資訊、車輛故障交通事故等現場資訊將會永久記錄在區塊鏈裏,實現證據的固化從而解決車輛數據誠信問題;通過分享由區塊鏈帶來保護的數據資訊,可以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和服務提供商的管理效率。

  周鴻祎同樣認為,如今智慧網聯車所面臨的安全問題已經不能單憑買幾個殺毒軟體、裝幾道防火牆就能解決。360集團2014年成立了專門團隊,與10多家車企建立汽車安全聯合實驗室,目前已發現1500多個安全漏洞,保護了上千萬車輛。

  “車聯網安全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只有深入車企一線才能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周鴻祎説,今年公司與哪吒汽車合作,幫助其構建安全基礎設施,在車聯網特別是大數據保護方面不斷完善,取得初步成果。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目前我國智慧網聯汽車政策體系逐步完善。”肖亞慶介紹,工信部聯合網信辦、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努力為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前不久,工信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發佈新版《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從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道路測試申請、示範應用申請、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等7個方面進行規範。目前,全國已建設16個智慧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發放700余張測試牌照,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700萬公里。《規範》在道路測試基礎上增加示範應用相關內容,允許經過一定時間或里程道路測試、安全可靠的車輛開展載人載物示範應用。

  未來,多部門將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大對智慧網聯汽車的支援。肖亞慶表示,我國智慧網聯汽車發展正從測試驗證轉向多場景示範應用新階段。要加快規模化示範應用,以城市、區域為載體,深化“車—路—網—雲”協同發展;要不斷完善政策法規,積極探索融合監管模式,通過準入管理、標準制定、安全監管、産品召回等方式,促進智慧網聯汽車加快創新、安全應用。

  圍繞産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如何才能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援、制定標準法規,支撐我國汽車産業轉型和高品質發展?

  黃永和認為,要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示範應用與監管的先行先試,探索可複製推廣經驗,為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提供實踐依據。例如,北京將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部署,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為依託,打造北京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創新發展競爭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力爭今年底在示範區60平方公里範圍內實現智慧化設施全覆蓋,推動更大規模的網聯車輛測試應用。

  “現行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建設還滯後於中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L3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開啟和使用環節,相關規定仍不明確。”黃永和説,要發揮標準化工作對行業創新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戰略性新興領域技術標準的制定。(經濟日報記者 李芃達)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