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醞釀待出

2021-09-24 11:28:0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經濟參考報》9月13日刊發記者郭倩、鐘源采寫的文章《“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醞釀待出》。文章稱,工業機器人市場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佔全球的44%;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製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41%……9月10日至13日,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大會上獲悉,當前我國機器人産業規模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在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慧化需求持續釋放的大背景下,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

  當前機器人産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式發展的窗口期,更多政策利好將進一步釋放。記者獲悉,“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正在醞釀製定中。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提升産業創新能力,推進5G、大數據融合應用,提高機器人智慧化和網路化水準,同時增加高端産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更多挖掘市場增長空間。

  産業增長勢頭強勁高端應用持續拓展

  當前我國機器人産業實力持續增強,發展勢頭強勁。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説,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已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佔全球的44%,2016-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産量從7.2萬套快速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

  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慧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蘊藏巨大發展潛力。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製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41%。

  “機器人産業日益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機器人産業持續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能。”辛國斌表示。

  當前,我國機器人産業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基礎能力不斷提升。大會期間展出的一系列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是我國機器人創新發展的真實寫照。

  例如,在特種機器人領域,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工程師李昀佶告訴記者,由瑞士ANYbotics公司和中電科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ANYmal四足機器人,身上載有鐳射雷達、攝像頭、紅外感測器、麥克風等設備,可以應用在高輻射地區、電廠巡檢等危險領域,通過遠端操控或自主運作完成數據收集及相關環境檢測工作。類似的,新松“探龍”系列蛇形臂機器人運動靈活、臂直徑小,適合在複雜狹窄空間和惡劣環境下,實現探檢測、抓取、焊接、噴塗、打磨、除塵等作業,可在核電、航空航太、國防安全、搶險救援和石油化工等行業應用。

  辛國斌表示,當前機器人高端應用持續拓展,工業機器人智慧作業技術和系統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太、造船、汽車、發動機等多個高端製造行業,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醫療手術、教育服務、安防巡檢、災後救援等高附加值服務場景實現突破應用。

  央地加快佈局政策利好密集釋放

  “機器人産業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産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辛國斌表示。

  他同時指出,我國機器人産業總體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有待進一步突破,高端供給仍然不足,行業應用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

  針對機器人産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從部委到地方密集釋放新一輪政策利好。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表示,未來機器人科技與産業發展要強化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提升原創能力,不斷拓展機器人創新的廣度、深度、速度、精度。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産學研等環節相融互促,加強科技資源科普化,營造産業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

  辛國斌表示,工信部正在牽頭制定“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希望將我國建設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高端製造的集聚地和整合應用的新高地。

  在提升産業創新能力方面,工信部將緊緊把握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共同突破機器人系統開發等共性技術,研發倣生感知與認知等前沿技術,推進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融合應用,提高機器人智慧化和網路化水準。

  在增加高端産品供給方面,工信部將以應用需求為牽引,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更多地挖掘市場增長空間。

  各地也展開積極佈局。例如北京表示,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機器人産業是重點領域之一。將發揮科技優勢,支援企業開展機器人研發和産業化,推動機器人企業與智慧製造産業鏈協同發展,持續打造機器人産業發展良好生態。以市場化機制聚集各類創新要素,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培育單項冠軍和行業龍頭企業。

  進一步拓展應用深度廣度

  在業內看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5G、智慧傳感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度應用,下一步需進一步加快機器人加速向智慧化演進,拓展機器人應用的深度廣度。

  專家指出,機器人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動化階段。第二階段,是智慧階段,也就是人機協作、環境感知、數據採集、人機交互等。第三階段是自主化。“現在機器人主要是在第二層次,已經逐步實現實用化。第三階段是下一步要發展的自主化,包括認知、學習、協同、場景、大數據分析等等,這是當前正在研究的,現在已經開始小批量的應用。”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表示,製造業在轉型升級的情況下加速了對機器人産業的推動,當前機器人不僅在高端製造裝備領域,也在重大工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的機器人一定是朝著自主化、融合性更好,多機協作的方向發展,是完備的,能夠智慧化、自主化、網路化的控制系統。

  事實上,面向各行業智慧化改造升級的實際需求,機器人企業不斷創新産品和解決方案。以國內工業機器人為例,目前已在47個行業大類、129個行業中類中廣泛應用。

  在向智慧化加速演進的趨勢下,機器人應用的深度廣度有望進一步拓展。工信部表示,將積極推動機器人向更多應用場景開放,在汽車、電子等已形成較大規模應用的領域進一步深耕,在礦山、建築、農業、醫療康復等領域對接需求,開發拓展新型應用産品和解決方案。同時,針對特定細分場景、環節及領域,推動機器人系統整合商開發先進、適用、易於推廣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鼓勵用戶單位和機器人企業聯合開展技術實驗驗證,支援各方共同建設機器人應用推廣平臺,促進機器人企業與應用行業的精準對接。(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