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資訊通信網路 雲上經濟有了硬支撐

2021-05-28 09:3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資訊通信網路

  “雲上”經濟有了“硬”支撐(網上中國)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資訊通信網路,固定寬頻和移動網路端到端用戶體驗速率較5年前增長約7倍。中國5G發展取得領先優勢,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81.9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3.1億戶。專家表示,資訊通信網路的跨越式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硬”支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添“雲”動能。

  高速網路讓生活更便利

  在電商直播中“秒殺”爆款單品;通過手機地圖導航精準定位、智慧規劃路線;用視頻會議軟體輕鬆線上辦公……近年來,越來越多細緻便利的線上服務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便利”背後,是資訊通信技術支撐的“大網路”。

  近年來,中國網路能力顯著提升,用戶速率大幅躍升。根據國際測速機構數據,中國移動網路速率在全球排名第4位,固定寬頻速率在全球排名第16位。網路變快了,連接更便利了,人們的線上聯繫更實時同步了,隨著高速便利、萬物互聯的寬頻網路迅速發展,由此催生的新應用、新産業、新業務,正在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新一代高速通信網路將提供更低延遲、更大設備容量和更高頻寬的網路,並提升網路運作的穩定性,這將促進數字産業中新興應用的普及。虛擬現實(VR)、無人駕駛等新興數字産業的發展成熟在高速網路時代成為可能。

  資訊通信網路的強大支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數字産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泉。”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與生産製造體系等深度融合,是加速各産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的關鍵支撐。

  5G助力數字化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雲會議”“雲課堂”“雲問診”等“雲上”活動火了。5G高清視頻功能有力支撐了實時直播、遠端醫療、網上辦公、線上教育、紅外測溫、健康掃碼等防疫應用。

  目前,全國超過2300家企業開展5G創新應用項目4200余個,在港口、媒體、醫療等多個領域展開積極探索。5G技術的發展正為推動生産效率提升和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提供新動能。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81.9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將帶動1.2萬億元左右的網路建設投資,拉動8萬億元相關的資訊消費,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2.93萬億元。

  “目前我國在5G技術標準、設備、網路、應用等方面擁有優勢。加快部署5G網路,探索5G應用發展,將有助於把我國領先的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為我國經濟社會向數字化轉型築牢基石。”王志勤認為,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的關鍵技術之一,5G將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合,形成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賦能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建設5G網路能更好拓寬經濟增長空間。

  “5G技術可以促進傳統産業加速網聯化和智慧化,幫助傳統産業更加廣泛地收集數據,優化産業生産和運營過程。物流、安防、智慧家居和智慧穿戴行業受5G技術影響較大。”盤和林認為,未來,中國數字産業的發展,將借助提質降費來推進5G的普及,圍繞場景需求來推進5G應用的商業化,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提速不提價”更好用

  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流量漫遊費,推出“流量當月不清零”“提速不提價”;面向中小企業連續推進寬頻和專線降費……在搭建資訊通信網路基礎設施的同時,一系列網路提速降費的舉措,為人們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

  據悉,在“用得上”方面,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用得起”方面,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5G建設發展進程加快,移動網路單位流量平均資費又下降了10%。據全球行動通訊協會監測,中國行動通訊用戶月均支出是5.94美元,低於全球11.36美元的平均水準;“用得好”方面,移動App超過350萬款,豐富了人們的生産生活。

  中國對以5G網路、千兆光網為代表的資訊通信網路建設不斷加大投入。近期,工信部發佈《“雙千兆”網路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將推動工作重心從網路“覆蓋普及”向“提速提質”轉變,從“普惠降費”向“精準降費”轉變,加快形成“雙千兆”互補互促的發展格局,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5G快速健康發展,持續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著力打造融合應用生態。同時,穩中有進推動6G發展,深入開展6G應用場景研究,著力推動關鍵技術創新突破,積極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高 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