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假日經濟回暖,熱鬧背後看活力

2021-05-07 08: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題:假日經濟回暖,熱鬧背後看活力

  新華社記者

  華山景區西峰索道“華陰老腔團”在華山西峰之巔為遊客表演(5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2.3億人次出遊、萬億消費釋放、“雲端”活力凸顯……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活力”成為小長假的生動注腳。

  返鄉探親、出行旅遊,無論是回家團圓還是享受“詩和遠方”,不斷回暖的假日經濟,蘊藏著中國市場和中國發展的巨大活力。

  遊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遊覽(5月1日攝)。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遊:“詩和遠方”熱情充分釋放

  5月1日8時,在閉門謝客97天后,600歲的北京故宮迎來了它恢復開放後的首批遊客。午門外,查驗健康碼、激活門票、一米線外間隔排隊、紅外測溫……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遊客魚貫而入。

  “早早就守線上上搶票,很幸運搶到了假期第一天的票。”來自四川成都的遊客張女士説。為迎接“五一”小長假,故宮于4月29日晚間開放門票預約系統,短短12小時內,5月1日至5月5日的2.5萬張門票全部售罄。

  在重慶市江津區五一田社運營基地雨仙農谷景區,小朋友和家長在稻田裏體驗插秧(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疫苗接種有序推進、經濟持續復蘇,讓人們的出行熱情在這個“加長版”假期充分釋放。

  假期第一天,北京八達嶺長城購票人數就達到最高限定量;上海外灘濱水區單日累計客流量突破42萬人次,暫態客流峰值達到6.1萬人,均創歷年“五一”同期歷史新高。

  同一天,全國鐵路也創下史上單日旅客發送量最高紀錄——1882.6萬人次! 在全國各大火車站,久違的黃金周“遷徙式出行”再度呈現。

  廣州環城高速公路上車行緩慢(5月1日攝)。當日,廣州周邊高速公路迎來出行高峰。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顯示,“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

  “五一”假期,全國約1.2萬家A級旅遊景區對外開放,接待遊客約4800萬人次。廣西象山景區“五一”假期向遊客免費開放,大量遊客前來打卡;四川稻城亞丁景區迎來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後首個客流高峰;全國各地遊客慕名探訪新疆天山景區,賞天山奇景感民族風情……

  在上海舉行的第30屆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一名小騎手為觀眾表演車技(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今年恰逢建黨一百週年,多地迎來紅色旅遊“打卡熱”。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等地紅色旅遊熱潮涌動。

  “不僅了解和學習黨史,感悟紅色文化,更增加了愛國主義情懷。”5日,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遊客中心,甘肅遊客王俊生“打卡”成功,高興地領到了一本“廣東紅色文旅護照”。

  線上旅遊平臺去哪兒發佈的《2021“五一”假期出遊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出遊全面超過2019年,創造多個新高,其中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三成,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四成。

  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的2021湖南汽車展覽會暨長沙市汽車消費節上,工作人員(右)向觀眾介紹展車(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購:“買買買”潛力激發

  “五一”小長假,上海南京路上,“進博商品集市”裏遊人如織。550平方米的空間內,集合了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款特色商品和進博同款商品。

  來自墨西哥的“爆款”咖啡味龍舌蘭利口酒在高峰時段平均每20秒就能賣出一瓶,來自伊朗的羊毛挂毯“幾乎是挂一條賣一條”……“進博商品集市”伊朗館負責人博海説,館內上百罐藏紅花在“五一”第一天開門營業的數分鐘內就被等候的消費者一掃而空,自己不得不一次次補貨。

  這個“五一”,消費“爆髮式復蘇”態勢凸顯。來自中國銀聯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銀聯網路的交易金額達到1.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3%,為歷年同期最高值。

  遊客“買買買”熱情高漲。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異常活躍,拉動消費增長效果明顯。據海口海關統計,5月1日至3日,離島免稅購物金額達4.85億元,購物人次6.54萬,購物件數72.9萬,同比分別增長215.24%、140.23%和222.79%。

  在廣州,線下百貨零售業迎來“假日旺季”,全市各大商圈人流和消費都出現顯著增長。“五一”假期,天河路商圈客流超1000萬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超過15%。

  設在上海市漁陽裏廣場的“時光之鏡”建黨百年沉浸式互動體驗亭吸引眾多年輕人體驗(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小長假期間,“雲端”消費發力、“1+1>2”線上線下聯動成為節日消費的新亮點。

  餓了麼發佈“五一”消費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前三天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顯著,創近5年來新高,酒店、景區等場所外賣需求有2倍以上增長。天貓超市數據發現,從上海下單,為河北農村老家人送老白幹,或是從北京下單,為江浙農村老家人買紹興黃酒的訂單明顯增加,“人未到酒先到”成為年輕人“五一”回鄉探親的方式之一。

  線上線下協同的新效應,在上海多個知名地標發酵。天貓潮LIVE聯合百聯集團,將移動直播車開進了滬上潮流地標TX淮海|年輕力中心,帶螢幕前的消費者探索潮店的魅力;盒馬小長假期間在東方明珠下舉辦了數字生活節專場遊園會,線下舉辦遊園會、線上開設老字號專區,吸引了超過5萬人次入場,帶給消費者數字消費的新體驗……

  遊客在位於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參觀留影(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玩:文化活動受追捧

  除了旅遊,看電影、逛展會、打卡音樂節等活動,也成為小長假玩法新風尚。

  今年“五一”檔,《懸崖之上》《你的婚禮》《秘密訪客》等十余部電影集中上映。

  觀眾在天津博物館舉行的“曙光偉業——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展覽上參觀(5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國家電影局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5月1日至5日,全國電影票房達16.68億元,縱觀“五一”檔,既有諜戰片、懸疑片,也有喜劇片、動畫片和情感類影片,題材和類型的豐富多樣成為一大亮點。

  走出影院,來趟穿越之旅?在山東,“2021蓬萊閣仙風漢服盛典”裝扮最美“五一”。各朝代不同形制的漢服展示著豐富多彩、極具內涵的傳統服飾文化,從花樣爺爺奶奶,到妙齡少男少女,再到童真爛漫萌娃,年齡的跨越讓巡遊方陣散發別樣魅力。

  觀眾在北京草莓音樂節上觀看發光曲線樂隊現場表演(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瀟 攝

  “打飛的打卡音樂節”是今年文旅消費的一大特色。大麥網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各地共計舉辦20余場音樂節,包括北京草莓音樂節、常州太湖灣音樂節、武漢草莓音樂節等。這些音樂節的樂迷中超六成選擇的是跨城觀演。

  汽車、傢具家居等傳統消費類展會,以及以文化創意消費為特色的動漫遊戲展“燃爆”廣州。5場大型展會吸引超過10萬人次參與,現場成交額近20億元,其中汽車消費超1.2萬台,成交金額超17億元。

  在北京前門大街舉行的“前門國潮京品節”上,遊客在體驗景泰藍的點藍技藝(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5月1日,第26屆螢火蟲動漫遊戲嘉年華在廣州開幕,首日就有3萬多人次參加,展會期間30多場活動場場火熱。不少粉絲淩晨5點就開始在場外排隊。

  不僅白天,夜間美食、夜間觀影、夜間閱讀等夜間消費在假期人氣也十分興旺。無人售貨小車、機器人餐廳、互動光影許願墻……廣州傳統街區北京路步行街在假日期間迎來客流高峰。即使夜裏12點,依然有不少人漫步在這條“千年商道”,度過美好的夜晚。

  遊客在上海科技館影院內觀看立體巨幕電影《國際空間站》(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在江西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由廢棄礦山改造成的演出場地上,燈光絢麗奪目,不時傳來隆隆槍炮聲……“五一”假期,夜幕降臨,200多名村民現場演繹實景演出《浴血瑞京》,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蘇區時期戰火紛飛的歷史場景,讓觀眾“穿越”回到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

  “‘五一’假期就是一扇窗口,折射的是中國假日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是中國市場和中國發展的巨大活力。”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説。(記者:樊曦、戴小河、王雨蕭、于佳欣、周圓、漫子、周蕊、丁樂、程迪、黃浩然、張武岳)

  遊客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拍攝祈年殿形狀的雪糕(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在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的嚴州古城,遊客觀看夜間表演(5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讀者在安徽省蒙城縣圖書館天梯書架旁閱讀書籍(5月2日攝)。新華社發(胡衛國 攝)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