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割肉”的感覺為啥越來越強?——三問共用充電寶漲價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消費者“割肉”的感覺為啥越來越強?——三問共用充電寶漲價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秦交鋒、舒靜、宋佳
近日,“共用充電寶漲價”的話題屢上網路熱搜,不少消費者吐槽消費價格不斷攀升。
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線上共用充電寶設備量已超過440萬,用戶規模超過2億人。如今,街上大小店舖往往都會擺上各品牌的共用充電寶,隨著用戶規模與落地場景的激增,消費者對共用充電寶的價格變得越來越敏感。
到底誰在推動價格上漲?漲價是正常的市場調節還是平臺“圈地大戰”後的一輪“割韭菜”?各種猜測、爭議不絕於耳。“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一問:漲價的“痛感”為何越來越強?
事實上,“共用充電寶漲價”近兩年多次受到業界熱議。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市場上共用充電寶漲價多發生在2019年以來。但在近期,這個話題日漸升溫,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共用充電寶價格到底是否上漲?漲了多少?
目前,共用充電寶的頭部企業包括街電、來電、小電、怪獸充電等。美團充電、街電等多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期沒有統一調整價格,且暫時沒有調價計劃。記者走訪多家佈置共用充電寶的商家、店舖,他們也均表示近期沒有調價。
多位消費者的消費記錄顯示,在可比場景中,近期一些商鋪的共用充電寶沒有漲價。
根據北京宋女士2020年10月14日、2021年1月30日、2021年3月14日三次消費記錄,北京崇文門一家美發店美團充電的計費標準沒有改變,一直是每30分鐘1.5元、每天20元、封頂99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過,雖然近期沒有“一刀切”明確的上漲指令、計劃,但在可比場景中,近年來多家品牌的共用充電寶漲價趨勢明顯,消費者的漲價感受強烈。
記者梳理分析多家頭部企業的收費明細發現,共用充電寶收費體系可以分為免費時長、計費標準、計費單元、每天封頂價、總封頂價等部分。北京市民王先生2019年11月6日、2020年7月19日、2021年3月22日三次消費記錄顯示,在北京朝陽大悅城,來電收費標準中多個細項都做了調整:
——免費時長:2019年免費2小時,2020年、2021年免費時長取消;
——計費標準:2019年每30分鐘1元,到了2020年,上漲到每30分鐘2元,漲了1倍。
——計費單元:2019年、2020年按每30分鐘收費,不足30分鐘按30分鐘計費;2021年按每小時收費,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費。
王先生説,這幾年,共用充電寶取消了免費時長,調高了收費標準,漲價感受非常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平臺雖然計費標準表面上沒有變,但因為計費單元的改變,消費者在同樣的時長內會多付費。
例如,宋女士2020年7月26日在北京朝陽區一家超市使用街電共用充電寶,1小時15分鐘,支付4.5元,收費標準為每30分鐘1.5元。現在,這家店的共用充電寶的收費標準調整為每1小時3元,計費單元調整後,宋女士如果還是充1小時15分鐘,將支付6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山東淄博市民周先生對比2019年1月30日、5月17日的兩次共用充電寶消費記錄發現,前後不過3個多月,當地一家飯店街電的收費標準已經調整:1月份,前10分鐘內免費,超出即按每1小時1元計費;5月份,前5分鐘內免費,超出即按每1小時2元計費。
“免費時長縮短,計費標準上漲1倍,雖然錢不多,但短時大幅漲價還是令人難以接受。”周先生説。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另外,一些常用共用充電寶的消費者辦理了會員卡,他們發現會員價也漲了。小電的客服人員表示,小電會員辦理價格的確有調整,之前是每月9.9元,現在單月會員價為14.9元至19.9元。
易觀高級分析師楊旭分析,共用充電寶投入市場以來,實際上價格一直有所變化。最近,消費者對漲價敏感可能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平臺定價自2019年以來確實有所調整;二是消費習慣逐漸養成,消費者使用頻次、時長有所增加;三是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中感到漲價明顯。
二問:誰在推動價格上漲?
與共用單車相對統一的定價不同,即使同一品牌,共用充電寶在不同場景收費標準也不一樣。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在北京宣武門附近,一輛街頭便民餐車擺放的怪獸充電,收費價格為每半小時1.5元,24小時封頂價30元;而在附近商場的一家餐廳裏,怪獸充電的收費標準為每半小時2元,24小時28元封頂。
同一品牌的共用充電寶在不同場景收費標準不一樣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一般餐飲店的收費為每小時3元,奶茶店、咖啡店等稍高,而KTV、酒吧、網吧、網紅店、景區等人流量大、消費水準較高的場所,往往收費更高,有的達到每小時6元。
多家共用充電寶企業客服人員解釋,收費沒有統一標準,不同區域、不同場景、不同商家門店有不同的運營策略,商家需求不一樣,運維成本也不一樣,收費標準也會不一致。具體收費標準以設備和手機顯示為準。
在差異化定價的背後,近年來共用充電寶漲價的推手是誰?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過去,共用充電寶漲價主要推動者是平臺;現在,隨著共用充電寶定價機制變化,店舖也有了一定的定價權。
四川達州一家餐廳的負責人介紹,2018年底,店裏安裝一家品牌的兩台共用充電寶,餐飲店提供電源和客流,收益五五分。2019年春節期間,品牌方通知調價,從每小時1元漲到了每小時2元。現在,按照最新的規則,收益店裏可以分七成,定價權也拿到了手裏,想漲價只要申請就可以。
“現在還不想漲價,漲高了顧客有意見。”這位負責人説。
店舖可以參與定價並非個別品牌。記者以商家合作名義諮詢了美團充電北京地區的一位推廣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一開始,收費價格由美團制定,商家不能更改。現在,如果商家要求,美團可以在後臺對免費時長和收費價格等進行調整。
“免費時長可以選0分鐘、2分鐘和5分鐘,收費價格從每小時3元至6元不等,每24小時封頂價有20元、30元和40元三個級別。”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是以30分鐘還是1小時為單位計費,由商家選擇。
“如果商家沒有要求,就按市場均價每小時收費3元。”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按每小時3元收費的店舖為大多數,有的店舖會要求每小時收費4元或5元。如果商家要求的價格超過每小時6元的限價,美團會選擇撤機,以保證整體價格的合理性。
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分析,共用充電寶漲價,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渠道成本增加。某共用充電寶品牌的推廣負責人介紹,2021年之前,其與合作商家每月的分潤比例一般為五五。2021年之後,分潤比例按照合作商家每個月的訂單總價相應調整,商家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商場內的共用充電寶
“第一個月一般按50%走,之後如果訂單總價超過5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60%;如果超過10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70%;如果超過15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80%。”這位負責人説。
怪獸充電招股書顯示,2020年,其向合作商家支付費用(佣金、入場費)佔當期移動設備充電業務收入的58.1%。
楊旭分析,隨著共用充電寶企業盈利、上市,渠道競爭更加激烈。一些人流量大的商場、景區,議價能力高,入場費、分潤比例也高,渠道成本增加最終傳導至價格終端。
三問:如何維護消費者利益?
經過多年的資本助推、市場競爭和需求培育,共用充電寶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得到用戶的認可,成為一種“小快靈”的商業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用於5G移動設備的晶片功耗高於4G設備晶片,智慧手機電池容量短時難以大幅提升,共用充電寶行業前景依然看好。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共用充電寶進入市場初期,各家企業為了搶佔市場,採取了低價或免費推廣的行銷策略。從這個角度來看,共用充電寶定價存在“補漲”的客觀需求。
許澤瑋認為,目前共用充電寶價格上漲多數情況尚屬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如果漲幅過高、頻次過多,忽視了用戶體驗和感受,最終消費者會選擇自攜充電寶,導致用戶流失,損害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成員李斌表示,共用充電寶企業需要明碼標價、收費標準事先明示,提供的充電寶産品品質合格,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只要不涉及串通操縱價格牟取暴利、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共用充電寶的定價應由正常市場競爭決定。
李俊慧認為,對共用充電寶漲價現象應密切關注,評估是否合理,督促企業向消費者履行充分告知義務,促進整體市場健康發展。“如果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忽視了用戶體驗和感受,以一種壟斷心態開展經營,任何商業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參與記者王雨蕭、魏玉坤、吳文詡、趙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