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招頻出 “組合拳”護航 海歸闖難關有底氣

2020-05-13 13:5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給一些海歸中小企業的生産經營帶來了不小衝擊,面對企業所急所憂,政府的多套政策“組合拳”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難關。

  越是艱難越向前!一批海歸企業憑藉一身拼勁兒,政策扶持與企業形成奮進闖關的合力,化危為機,開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政策減免 輕裝前行

  這段時間,四川歐美同學會會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微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曉玫與團隊精心梳理編制的《中小企業戰疫手冊》,在不少成都民營企業家手中流傳。

  根據防疫形勢與中小企業經營特點,手冊重點分為戰疫方向、財政“節流”、金融“開源”、政策一覽四部分,詳細分析了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加強中小企業扶持、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産的政策方向與內容,其中還包括各地緩解中小企業現金流短缺的財政措施,金融機構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保障服務措施,等等。

  “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略盡綿薄之力,與廣大中小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張曉玫説。

  在成都市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留學歸國人員企業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來了好消息——園區房租減免,二月全免、三月與四月房租減半。同時,公司還可以申請就業部門出臺的援企穩崗補貼,有力地推進復工復産,這一切,都讓董事長魏亮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

  “幫扶是實打實的,能夠給我們這種還在成長中的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援,非常實惠!”魏亮對本報記者説。

  2014年,魏亮結束了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器官移植中心為期4年多的研究工作回到成都創業,團隊依靠液體活檢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相結合,建立了器官移植術後個體化全週期、無創的移植物功能和受者免疫狀態的動態評估系統。

  作為生物醫藥行業的前沿科技型企業,産業生態週期長,對研發費用、場地、硬體支援、環評等多方面都有很高要求。雖然受到疫情帶來的直接衝擊較小,但魏亮心中仍有隱憂。在疫情影響投融資環境的背景下,投資機構遇冷,他擔心企業融資會受到波及,若在研發過程中現金流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團隊的研發進展與産品轉化效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中小微企業門類廣、數量多,一些政策效應的預期可能與企業實際感受有差距。同時,也有一些存在困難的中小企業反映政策“看得見”但“夠不著”,這需要有關部門主動作為,進一步精準“滴灌”,讓好政策真正惠及企業。

  金融幫扶 為企紓困

  在北京,疫情期間海澱區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已為近900個項目提供擔保服務,涉及降費及綠色通道百餘筆,擔保金額近10億元。通過綠色通道、線上審批、降低保費、專項對接、靈活貸款方式等多種措施,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對疫情期間提供生活服務保障的以及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相關企業提供優質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擔保服務。

  海歸創業企業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便是獲得金融幫扶的企業之一,作為中國首家擁有RNA病毒核酸快檢平臺技術的公司,疫情期間,卡尤迪主動捐贈了價值約2000萬元的儀器與試劑,以幫助武漢戰疫一線醫務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隨著核酸檢測試劑盒需求激增,企業資金需求增加。了解到公司之所急後,北京海淀科技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通過綠色通道,為卡尤迪提供了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並主動下調擔保費率,解了企業融資需求的燃眉之急。

  中小微企業是維繫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是涵養民生就業的土壤。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援。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産業的信貸投放。

  出生於1991年的王子豪,是湖南衡陽當地頗具名氣的海歸“養牛郎”。他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會計與運營管理雙學位學士,擁有美國註冊會計師資質。王子豪的現代養牛場憑藉精細化管理,推出了一系列高端品種牛肉,主要供應當地一些高級餐廳。然而,新冠疫情突發,往年火熱的年夜飯被迫叫停、合作餐館大幅縮短甚至中止了進貨計劃,王子豪農場的牛肉銷路一時面臨困境。

  予以授信支援、總額度預計超30億!面對不少青年創業者疫情中的自救難題,當地迅速聯繫湖南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與華融湘江銀行,重點為青年企業家協會、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青年創業者提供金融幫扶,讓敢拼敢闖的年輕人能夠撐住挺住、渡過難關。

  金融政策“輸血”也讓“王子豪們”有了更多再尋機遇的底氣。

  技術給力 創新發展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復工,我們一定能把耽誤的科研進度儘快趕上來!”留美海歸、美傑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濤堅定地對記者説。通過穩崗補貼和社保減半,有效緩解了鄧濤公司的運營壓力。

  既要將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還要提高企業的“造血”能力,持續推動企業實現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券是上海推出的一項用於支援科技企業、創新創業團隊的普惠性創新政策。疫情期間,上海市科委制定出臺《關於全力支援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援力度,支援科技企業復工復産,2020年度創新券額度大幅調整,企業全年用券額度從30萬提升至50萬。政策“及時雨”,讓不少在滬科技型中小企業感到振奮。

  在山東濰坊高新區內,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博士、美國密蘇裏大學博士後孫遜運的星泰克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創立於2010年,經過10年深耕,終於實現了從低端LED、LCD用光刻膠産品向大型積體電路系統應用産品的轉變,擺脫了前期單純依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同時,公司全力研發的光刻膠新産品,今年也將大規模投放市場。

  像這樣的創新驅動型小微企業在濰坊高新區內還有許多,在當地持續加大培育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大背景下,不少小微企業正在實現“蝶變”。與此同時,濰坊高新區今年還建立了百家規模以下轉規模以上後備工業企業資訊庫,做好“店小二”、給予全方位服務保障,涵蓋融資、用地、設施配備等諸多方面。這批高成長、富有創新力的企業正逐步成為工業經濟穩增長的生力軍。

  心中有底氣,雙手有幹勁,政府有扶持,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正在復蘇,展示出抵抗風浪的韌勁兒。(記者 孫亞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