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遊突然復蘇,“熱鬧”中有點措手不及

2020-05-13 13:40:00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原標題:滬郊部分民宿項目在超負荷運轉下也有狀況出現,用好“天賜良機”還要更加貼近市場

  鄉村遊突然復蘇,“熱鬧”中有點措手不及

  這是陳宇蕘從業以來經歷過最火爆,也是最焦灼的五一假期。

  開在上海浦東川沙新鎮連民村的宿予民宿,從5月1日到4日連續滿房,3個餐飲點不停地翻臺,18萬元營業額進賬。但掌櫃陳宇蕘來不及享受收穫的喜悅。民宿項目在那種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狀況百齣。“因為前期溝通不暢導致一位客人不滿意,接連給了我們3個差評。”直到今天,陳宇蕘仍在疲憊地應付著未了的摩擦。

  疫情帶給整個旅遊産業的重創是毋庸置疑的。可對於滬郊的鄉村旅遊項目,卻是天賜良機。有相當數量的遊客為避免跨省流動,放棄前往蘇浙度假村、景區的計劃,主動走向滬郊的郊野公園、美麗鄉村、民宿、採摘園。

  滬郊的鄉村、公園,準備好迎接這天賜良機了嗎?陳宇蕘們還是被突然復蘇的市場打了個措手不及。經營者們意識到,上海鄉村旅遊免不了要在市場的巨浪裏翻騰幾遍。

  客流源源不斷冒出來

  一個400多畝的觀光旅遊園,單日遊客量在6000人左右。每天300多頂帳篷幾乎扎滿空地,超過1500人在戶外燒烤。

  5月7日下午的尋夢源·夢水鄉,日頭當空,可不少遊客流連于彩色花海,甚至還帶了多套替換衣服,只為在花叢裏拍個美照。

  尋夢源·夢水鄉位於青浦區朱家角鎮張馬村,是個佔地400多畝的觀光旅遊園。園內,香草遍地,花海連片。野趣、江南風情,是它最大的賣點。五一期間,園子單日遊客量在6000人左右。每天,300多頂帳篷幾乎扎滿空地。戶外燒烤點,超過1500人在享用美食。

  在嘉定新城(馬陸鎮)大裕村的馬陸葡萄主題公園裏,市民遊園、採摘的熱情讓馬陸葡萄公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素青大感意外。五一期間,公園的整體入園人數比往年增長近30%,每天入園人數近400人。“怎麼會增長這麼快?”王素青猜測:“大概人們想要選擇一個空曠的室外郊遊地,又不敢出國、出省,所以就到我們這裡來了。”

  原因似乎不那麼重要,旅遊項目經營者們更在乎的,是如何“擺平”這源源不斷的客流。

  閔行的浦江郊野公園,上海現有7個郊野公園之一。五一假期5天,接待超過14萬的遊客。這在公園綜合部負責人孟誠看來,還遠不能體現浦江郊野公園真實的市場吸引力。“我們從防疫角度出發,對入園人數作了限流,這才把每天的入園人數控制在3.5萬左右。”

  浦江郊野公園是距離上海都市生活圈最近的一處郊野公園,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態資源和便捷的交通,賦予它更多的關注度。

  上海其餘6個郊野公園的熱度也普遍提升。長興島郊野公園,五一期間共接待5.1萬遊客,比去年增長20%。“長假頭尾兩天,來回的路堵得一塌糊塗。”上海前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新生説。

  “堵車,説明我們的瓶頸不在環境,在交通。我預判,假如以後崇明通了地鐵,長假裏遊客還會翻番。”汪新生感到欣慰,疫情給了崇明一個機會,也給了市民一個機會,真正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其實並不輸給上海周邊城市”。

  “組團”發力營收可觀

  浦江郊野公園在大部分區域免費開放的同時,引入收費區滿足遊客個性化需求。14萬遊客裏,9.8萬人買了收費區門票。

  日前,上海發佈首批16個“全域旅遊特色示範區域”。其中松江廣富林文化遺址、閔行革新村、金山漁業村、崇明長興島郊野公園、奉賢潘墊村等均可算作鄉村旅遊項目,足見“鄉村旅遊”在上海全域旅遊版圖中所佔據的比重。

  然而,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在近幾年全市GDP的佔比卻微不足道。就連許多民宿、採摘園的經營者也承認:“我們不賺錢。”

  不賺錢,實質是市場不夠繁榮的另一種説法。五一過後,隨著扎堆的遊客出現,一些鄉村旅遊項目經營者們改了口。

  “營收還是很可觀的,4天産生18萬元營業額。”陳宇蕘説。這其中,民宿的房間收入只是一部分,還包括餐飲、皮划艇、烘焙體驗等一系列其他收入。在朱家角鎮張馬村,這個上海唯一“可以收門票”的村子,這幾年已逐漸開始探索景區式管理。“今年真正的旺季還沒到,我們從5月20日開始,將舉辦為期一個多月的薰衣草節,估計還會增收。”尋夢源·夢水鄉董事長邱華偉説,“只不過,國內那麼多鄉村旅遊項目,真正能盈利的不過一成左右。”

  門票是不少旅遊景區的核心盈利點。特別在蘇浙一帶,一個古鎮、一個古村落,靠著收門票就能活下去。相比之下,上海的生態資源、古跡遺址資源並不算豐富。“天然短板”促使上海一些鄉村旅遊項目不約而同選擇另外一種商業路徑——“組團式”發力。

  “你看,我們把村裏的‘四園一島’自然資源整合串聯在一起,又輔以民宿産業。大部分遊客買票入園後,還會産生別的消費。”張馬村黨支部書記朱惠根説。在嘉定區華亭鎮毛橋村,小吃、民俗、水果、鮮花、文化五大集市同時發力,二期還要開工大型民宿項目,一些社會資本也看到了“賺頭”,紛紛投入進來。

  孟誠則認為,浦江郊野公園之所以被外界看作是“公益性和營利性平衡”的範例,得益於其“大組團”的發展模式。“我們通過引入第三方公司打造局部的收費區奇跡花園區域,還開發了燒烤、釣魚、室內沖浪、卡丁車等其他收費項目,在公園大部分區域免費開放的同時,滿足了遊客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五一長假期間14萬進入浦江郊野公園的遊客裏,有9.8萬人次買了收費區域的門票。

  一旦鄉村旅遊冒了頭,周邊地區總會跟著獲益。“一個尋夢源,帶火了一個張馬村。”2017年的張馬村,農民房租金最多能收到一年5000多元,2020年的今天,租金翻了8至10倍。

  五一假期的第4天,宿予民宿所在的連民村,再次驗證了鄉村旅遊項目的溢出效應。村裏的一個採摘合作社,每棵桑葚樹都摘禿了,一筆可觀的收入進了農民腰包。村裏一些老人,僅僅是把自家蔬菜分裝成一個個小包裹,20塊一包賣給遊客,就供不應求。滬郊的鄉村旅遊,真正展現出其在促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的正效應。

  這種效應在奉賢柘林鎮迎龍村被推向極致。鄉村旅遊項目推出後,工作人員都從本村招募。遊船撐竿的大叔,送三趟遊客的工資是120元;土灶頭旁燒菜飯的阿姨,工作三四個小時能收入100元。“即使項目不賺錢,老百姓也賺錢了。”村支書李天舒説。

  “超載”運營帶來煩惱

  五一之後,宿予民宿被客人在多個點評平臺和市民熱線上投訴。大眾點評上苦心經營的4.6分口碑,一下子降到3.2分。

  5月3日,上海氣溫一度逼近34℃。迎龍村“又見炊煙”項目前,仍有遊客排隊。李天舒覺得過意不去:“在戶外搭臺子吃飯,確實太熱,是我們考慮不週。”

  這是迎龍村新近推出的灶頭飯體驗項目。一排土灶頭建在戶外,旁邊搭出一個塑膠長篷。市民可以在農村阿姨的指導下親手做一餐灶頭飯,也可以坐在長篷裏品嘗塌餅、菜滷蛋、方糕等民俗小吃。只是沒想到,悶熱的水汽裹在那塑膠篷裏發散不出去,食客們吹著風扇、抹著汗水,食不知味。

  在李天舒看來,已推出的小規模團建、遊船、灶頭飯等項目只是為了試水,真正成規模的大項目,要在4到5個月後推向市場。那是一個至少能讓300余人深度體驗鄉村風光的旅遊産品,只可惜尚未成熟時,五一長假卻先到了。計劃外的百餘名遊客慕名趕來體驗,村裏只能盡力滿足需求。原本容納6桌的長篷,現在擺了12桌。還有不少遊客在戶外扎了帳篷,等待錯峰上桌。“這種超載運營,暴露出一些問題。”

  而這些問題到了宿予民宿那裏,則升級成了矛盾。民宿內的各類項目只接受預訂,但今年五一假期,竟多出不少直接到店的客人。不同於餐館酒店,民宿裏的餐食供應受預訂人數限制。“有客人突然到訪,且不説臺面不夠坐,食材也會面臨短缺。還有食客常常因為等位,和我們發生爭執。”

  今年3月以來,上海多家旅行社把眼光轉向本地市場。長興島計劃打造一條“兩晚三天”的旅遊線路,橄欖枝拋出不多時,就引來10多家旅行社來對接合作。汪新生説,這是上海鄉村旅遊推廣的大好機會,“我們的好産品,可以獲得更大力度的市場宣傳。”

  “更加貼近市場”猶如一把雙刃劍。來自各個渠道的口碑,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抹殺你。五一之後,陳宇蕘發現,宿予民宿被客人在多個點評平臺和市民熱線上投訴。起因是顧客未遵守“不得在房間內做飯”的規定,並産生大量未分類的垃圾。顧客被收取300元垃圾清理和分類的費用後,感到不滿。“因為這些投訴,我們在大眾點評上苦心經營的4.6分口碑,一下子降到3.2分。”

  李天舒的憂慮更為迫切。受農用地的土地性質制約,與“大項目”配套的停車場久久不能建設。“今後如果遊客來了,車子停哪呢?我們還沒有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一直以來上海針對鄉村旅遊發展缺少相應的土地政策。“我們的鄉村遊開發,只能利用宅基地和農用地,建設用地的指標幾乎碰不得。所以現在諸如停車場等配套項目的推進只能是在政策的邊緣試探,心裏常感到惶惶不安。”(記者 杜晨薇 首席記者 茅冠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