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疫 企業家之考】董明珠:風停了再站起來

2020-04-16 14:0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3月,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接受媒體採訪時説:“2月份格力電器的銷量幾乎是0,損失接近200億。”

  不過,鐵娘子不會認輸,她認為:“自然災害導致今年欠收,欠收就勒緊褲腰帶共渡難關,有什麼了不起的?疫情發生,經濟下滑是明擺著的,這就説我們不行了嗎?颱風來時頂著颱風上是死路一條。颱風來自然要回避,過了再站起來。”

  主動出擊,填補業務空白

  疫情爆發後,格力第一時間全國聯動,馳援抗疫一線。截至目前,格力向武漢及各地捐贈物資價值超過3212萬元,其中捐贈殺病毒空氣凈化器和空調合計2525台套。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開工建設後,格力派出200多名安裝工師傅志願報名組建空調搶裝“先鋒隊”,高質且快速地完成了兩山醫院的安裝任務,並在此後為方艙醫院搶裝分體式空調。

  2月11日,格力集結了一支19人的焊工“突擊隊”,再度馳援雷神山,完成南區15個分區、上千個焊點的焊裝工作。這支隊伍被負責現場統籌的領導稱讚:“能打硬仗”。

  當意識到口罩的巨大空缺後,2月,格力成立子公司——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口罩首先要有口罩機,這是公司成立之初的目標。值得一提的困難是格力雖然有裝備研發經驗,但從來沒有生産過口罩機,沒有人知道怎麼做。在格力的研發過程中,團隊報廢了很多材料,員工心疼成本,董明珠也心疼,但她更明白:“要敢於伸出援手、敢於吃虧。”

  在口罩機成功發佈的同時,格力開始自己生産口罩,如何實現大規模量産是新的問題,但格力從不因難停下腳步,董明珠表示:“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面對,而不是被動地等、要、靠,疫情之下每個人都難,重要的是解決困難,主動出擊。格力會不斷努力,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希望能為每個人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優質産品。”

  格力必須要做的事:自主研發醫療設備

  疫情後,格力的行業版圖已經在之前的消費板塊、工業裝備板塊外,新添醫療設備板塊。董明珠透露,格力計劃投資十億發展醫療設備板塊,未來還會投入更多。“突破核心科技、掌握技術,自主研發醫療設備,不再依靠進口,克服短板,”這是她認為“必須要有人做的事”。

  “格力拿十個億投資醫療設備,即使不成功也要投進去”,董明珠的話並非未戰先怯,投資也非盲目冒進,她對格力的研究團隊充滿信心:“我的信心來自於這些格力優秀的年輕人,有了他們我認為沒有什麼做不成的,只是時間問題。”

  格力正是通過自主研發,從不懂技術,不掌握核心科技到懂技術、掌握核心科技,從出口量大但只能代工貼牌,到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空調品牌。格力空調的蛻變之路是中國製造業擺脫“低質低價”標簽的必經之路。董明珠表示:“這裡面是涵蓋了企業的實踐,這是中國製造業的使命和責任。讓中國製造真正成為一個擔當者,走上世界舞臺,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自主創新。”

  大企業先動起來,啟動市場是關鍵

  董明珠對於市場仍持樂觀態度:“疫情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企業,還關乎到我們整個行業,甚至是全國、全球。這兩個多月以來,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都會受到影響,但我認為這些影響都是短暫的,市場還是在的。”

  復工初期,空調行業處於一個尷尬境地。即便空調賣得出去,也無法安裝,因為疫情管控,安裝師傅不能進入小區。董明珠説這就是空調行業的特點——做不到“獨善其身”。在她看來,隨著疫情逐漸受控,情況已經逐漸轉好。截至3月19日,格力總部已實現90%的復工率。

  董明珠認為比起單純的企業補貼、資金扶持,如何讓市場活起來是更重要的事情:“市場一旦活起來,小企業就能活下來,還可以和大企業實現聯動。” 格力與不少小企業合作,疫情發生後,董明珠發現很多小企業連零部件都無法提供,補貼不能解決小企業從上游拿貨。問題的關鍵是啟動市場。

  有了財政支援,企業還需要自覺能動。董明珠倡議:“企業要有雄心面對。疫情帶來了很多困難和危機,不少中小企業甚至生存不下去。大企業應該全部先動起來,一個大企業可以帶動很多中小企業繼續走下去。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盈利是認可,讓世界更美好才是目的

  “有人講過中國沒有企業家,都是商人。這話偏激了。”董明珠認為企業家要有情懷,要無私無畏,不能患得患失。

  盈利是企業的永恒話題。董明珠解釋,企業一定要盈利,盈利證明了社會對企業的認同,但盈利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世界更美好。

  “吃虧精神”是董明珠經常挂在嘴邊的。她也認為這是克服疫情的辦法:“我們必須要有一種忘我舍我的精神,關愛社會、關愛別人才能幹成大事。”

  格力2019年年報顯示,全年收入2005億,同比增長0.24%,凈利潤246億,同比下跌5.84%。不算亮眼的成績,但困難時時都有,格力和董明珠早已做好準備。如她所説:“唯一的出路就是想解決方案,而不是退縮。同心協力,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敢於面對黑暗,敢於期待光明,疫情之後依然是春天。”

  以下為專訪董明珠訪談實錄(有所摘編)

  近段時間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對各方生産生活帶來一定困難,不可避免對經濟發展也帶來相應影響。在您看來,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會有多大?

  董明珠:自然災害導致今年欠收,你説怎麼辦?欠收,我們就勒緊褲腰帶共渡難關,對不對,那有什麼了不起呢?疫情已經發生,經濟下滑是明擺著的,但是這就説我們不行了嗎?我認為不是。就算今年下滑了,回頭跟10年前的指標比,我們依然是進步的。颱風來時總不能頂著颱風上,那是死路一條,颱風來自然要回避,颱風過了就再站起來,這時號召的是什麼?信心。我們每個人都要重新審視和面對疫情。

  媒體天天討論GDP下滑、股市下跌。我們不要急,我們舉全國之力對抗疫情,從最初的緊急應對到現在基本控制,這就是進步,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GDP不增長是正常的。股市本來就幾十倍了,下跌一點有什麼關係?我覺得沒什麼。有一部分人搞資本運作當然著急了。我們一定要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問題,不能用經濟下行之類的説法來引導整個社會。

  疫情發生後,您的企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哪些作用,貢獻了哪些力量?

  董明珠:格力第一時間全國聯動,馳援抗疫一線。截至目前,格力向武漢及各地捐贈物資價值超過3212萬元,其中捐贈殺病毒空氣凈化器和空調合計2525台套。

  一線疫情災區缺什麼,我們就儘自己所能做什麼,救急如救火,我們有能力就出力。格力的員工是最辛苦也是最可愛的,他們志願馳援疫情體現了中國製造從業者的擔當和大愛,我認為這是最寶貴的。

  在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開工建設後,格力的200多名安裝工師傅志願報名組建空調搶裝“先鋒隊”,高品質完成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空調安裝任務,並在此後為方艙醫院搶裝分體式空調。2月11日,格力集結一支19人的焊工“突擊隊”再度馳援雷神山醫院,完成了南區15個分區上千個焊點的焊裝工作,被現場統籌相關領導稱讚為“能打硬仗的隊伍”。

  總之,國家有需要,格力人就去做。2020年2月,在疫情形勢嚴峻、防控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格力成立子公司——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具備高標準凈化車間及相關檢驗檢測能力,主要生産口罩、護目鏡、紅外測溫儀等醫療器械産品,全力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目前,格力加緊生産溫度計、護目鏡、口罩生産設備、殺病毒空氣凈化器、“風無界”新風空調等一系列抗擊疫情産品,緩解物資緊張,助力疫情防控。

  我要特別要説一下格力自主製造的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我們製造這個空氣凈化器就是因為防疫需要,急武漢人之急,用兩個月的時間研發出了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的空氣凈化器。經過武漢定點收治醫院實地測試和權威實驗室檢測,1小時能有效殺滅空氣中99%以上的新冠病毒,殺滅99.99%的冠狀病毒。我們已經將自主開發的空氣凈化器送到武漢一線,希望這個産品能夠為全力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帶來一份安康。前幾天有個批量購置我們殺新冠空氣凈化器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我,用了我們的空氣凈化器,他們現在在會議室開會時都不用戴口罩了,所以特別感謝我們。

  企業作為經濟構成的微觀細胞,在您看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所處的行業帶來哪些影響。給您的企業又帶來哪些現實問題?

  董明珠:我覺得疫情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企業,還關乎整個行業,是全國、全球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這兩個多月,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都會受到影響,但我認為這些影響都是短暫的,市場還是在的。空調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你做不到“獨善其身”。像一些管理比較嚴格的省份和城市,很多小區進不去,空調即使能賣但也無法安裝。由於疫情期間復工推遲和人員流動管控,格力電器初期也遇到了復工人員不足,訂單産能受限等問題,但隨著疫情逐漸受控,很多問題都已經迎刃而解。

  您認為您的企業當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又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效果如何?

  董明珠:疫情爆發時,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去面對,而不是被動地等、要、靠。疫情之下每個人都遭遇困難,更重要的是解決困難,主動出擊。

  過去我們做空氣凈化器,可以過濾PM2.5,並殺滅一些常見病毒,提高空氣品質。既然有這個技術基礎,我想到有沒有可能研發一個可以滅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如果研發成功,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發展。

  春節期間,我們的研發團隊加班加點,研究專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凈化設備。在疫情爆發兩個月後,就在原有凈化器的技術基礎上,研發出了一款專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如今可滅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正式上線,經驗證效果非常好,已經捐贈給了武漢定點收治醫院並投入使用。

  我想説的是在防疫過程中,面對困難要勇敢,一定要勇敢面對,這個是很重要。

  以自主製造口罩機和生産口罩為例。在此之前,格力雖然有裝備研發經驗,但是沒有口罩機的開發經驗,不知道怎麼做,是在一張白紙上做口罩機。在試驗的過程中,報廢了很多的材料,有的員工擔心成本過大。但我想到了“吃虧精神”,今天你願意幫助別人,明天別人也許才會願意回報你,要敢於援手。後來我們把口罩機做出來了,也給很多企業提供了設備。

  同時,我們又聽説外面有很多假的、不達標的口罩,政府也很著急。我提出要做口罩,多盡一份力量,而且要保證格力的口罩是合格的、能夠抗疫情的。在“一罩難求”的情況下,“董明珠的店”面向普通老百姓出售口罩。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遇到新問題,比如:産能限制,但格力還是會不斷努力、不斷地滿足市場需求。希望格力可以給每個人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優質産品。

  您的企業目前復工情況如何?當前,中央各部委、地方紛紛出臺復工復産利好政策,對於政策的支援,您有哪些建議?

  董明珠:面對疫情,格力將防疫工作放在首位。1月23日,格力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我擔任組長。此後,我們制定併發布《格力電器復工防疫指南》和《格力電器疫情防控禁令》,逐級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生活區和廠區零感染。可以説採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進行防疫。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確保廠區和生活區零感染。這其中壓力還是很大的,比如我們要實時掌握9萬名員工每一個人的防疫資訊,要做到可查可溯。另外僅珠海總部的廠區我們就有28000名員工,每天換一個口罩,這個量也是很大的。不過總體來説,這些都可以克服。

  與此同時,格力調整生産線,全力生産防疫物資,並加大科技投入,研發生産殺病毒空氣凈化器等産品,想要以科技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截至3月19日,格力總部已實現90%的復工率。

  我覺得政策上應該多考慮怎麼讓市場活起來,而不是一味給企業資金贊助,單純的資金扶持對小企業來説也沒用,市場不活起來,過一段時間還是死。一旦市場活起來,小企業才能活起來,還可以和大企業實現聯動。很多小企業為格力服務,零部件都送不過來,當地政府給錢也沒用,可能還存在到上游拿料的問題。所以關鍵是解決整個市場的啟動問題,只有市場啟動才能解決全盤問題。

  在面臨困難的同時,往往也蘊藏著諸多發展機會。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您有沒有想動動“方向盤”的想法?您對未來會有哪些方面的思考規劃?

  董明珠:我們可以自豪地説,在空調領域,格力現在是全球最大、科技技術含量位於世界前列的品牌,這是最讓我們自豪的。過去格力的出口量那麼大,但都是給人家代工、貼牌,沒有真正的引領價值。而現在格力空調通過自主研發,從不懂,到掌握核心科技,到今天成為世界領導者。這是企業實踐的全過程,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中國製造業的使命和責任。我認為,真正讓中國製造成為擔當者,走上世界舞臺,擺脫“低質低價”帽子的唯一解決方案就是自主創新。

  空調是格力電器的主業,格力永遠不會放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會用更多先進的技術撐起行業發展。格力有兩大板塊:消費和工業裝備。疫情之中我看到格力還有另一個挑戰——醫療設備領域。現在,格力要拿十個億幹這件事。

  在疫情發生後,我們國家因為沒有掌握核心科技出現了很多醫療設備短板,而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格力宣佈拿十個億投資到該領域,即使不成功也要投。而且我相信十個億投進去不可能沒有結果,以後還會追加更多的投入。而且做這件事,格力沒有跟政府要一分錢,都是自己要做的。

  我認為口罩、口罩機,包括一些日常用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格力一定要進軍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為什麼?現在很多高端醫療設備還在依靠進口,核心技術需要突破,總要有人做這件事。很多人可能還沒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經過疫情,我現在有強烈的意識,疫情後格力電器一定要增加醫療設備板塊。我比較有信心,信心來自於格力優秀的年輕人,有了他們,我認為沒有什麼做不成的,只是時間問題。也許現在我們看到的明天還是黑暗的,但是後天也許就是光明的了。我們要敢於面對黑暗,敢於期待光明,這期間是一個自我挑戰、面對困境挑戰的過程。

  經歷這樣一個“黑天鵝”後,您對好企業的認定標準是否有了變化,它是什麼?您認為這次疫情會成為推動企業、行業創新轉型的關鍵嗎?

  董明珠:企業不能老是覺得自己可憐、乞求生存,我們更應該要有雄心面對。疫情帶來了很多困難和危機,很多中小企業甚至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大企業全部動起來,一個大企業可以帶動很多中小企業繼續走下去。所以是很有希望的,我們的未來是陽光的。

  很多人簡單地用GDP減少,産值下滑來看疫情,不是這樣看的。改革開放40年到今天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越來越像是在蜜罐裏面生活。這次出現疫情,反而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在不確定或者不好的世界裏看到好的一面。

  很多人把疫情説成“黑天鵝”事件,我認為當下確實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的信心、包括對未來的期望是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的。有時候“無心栽柳,柳成蔭”,你愛別人就是愛自己,這就是我在疫情當中感受到的。

  在您看來,企業家精神是什麼?當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企業家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和責任,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董明珠:有人講過中國沒有企業家,都是商人。我覺得這話偏激了,一定有企業家,但是我們有些人認為只要做企業,就是企業家,這就錯了。每個人都愛給自己戴個帽子,説“我是企業家”,但企業家是要情懷的,企業家是要無私無畏的,企業家是不能患得患失的。

  企業一定是要盈利的,但是盈利不是目的,盈利是因為社會對你的認同。那麼我們目的是什麼?是讓世界更美好。

  疫情中,我找到了克服疫情困難的辦法——“吃虧精神”。我們必須要有一種忘我、舍我的精神,要關愛社會、關愛別人,才能幹成大事。疫情發生至今我認為也快接近尾聲了,即使還要有一段時間,我們也要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困難時時都有,但在困難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想解決方案,而不是退縮。同心協力,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相信疫情之後依然是春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