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技術推動製造業快速“蝶變”

2019-05-13 08:5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如何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有利時機,把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的後發優勢、技術應用的領先優勢和大市場優勢轉化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

  5月6日至8日在福建福州舉行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下簡稱峰會), 揭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新信號、新亮點、新趨勢,為觀察數字時代的中國提供了風向標。

  新信號催生新變革 

  今天的中國,突破核心技術無疑是重中之重。

  “清華數為大數據系統軟體棧”、黑光超低照度全彩高清智慧夜視成像系統、中國首款國産高性能x86微處理器(中國芯)、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電腦……63項自主可控核心技術亮相峰會,展現了我國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

  “數字中國建設離不開資訊技術的創新發展,自主創新是確保數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説,堅持自力更生突破核心技術,産學研相結合,我國技術創新完全可能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飛躍。

  不僅如此,本著以人為本、堅持資訊惠民便民利民的原則,峰會還展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最新動態。

  5月6日,大陸首個兩岸家園數字身份公共服務平臺在峰會期間正式上線,來自臺灣新北的蘇奕儒成為平臺的首位認證臺灣用戶。

  充分運用數據科技手段,將數字身份二維碼應用於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居民政務辦事、旅遊住宿、交通出行等生活場景,公眾即使忘帶身份證,照樣坐得了車、住得了酒店、辦得成事……數字中國建設正向著增進人民福祉的方向不斷前行。

  峰會上,多個部委發佈了一系列數字化、資訊化發展的新政策:農業農村部將全面推進“益農資訊社”建設,優先覆蓋貧困地區,力爭到今年底實現全國50%的行政村基本全覆蓋;司法部將把“網際網路+”全面應用於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整體跨越“有沒有”的發展階段,全力邁向 “好不好”的新發展時期;國家航太局也將加快建設遙感數據開放共用服務平臺,大力推動遙感衛星數據應用,推動中國遙感衛星及服務走出去。

  新動能引領新發展 

  沒有方向盤、駕駛位,也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外形可愛的“阿波龍”自動駕駛小巴,在峰會期間吸引不少觀眾登車體驗。

  這輛由百度公司和金龍客車合作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利用車聯網、人機交互技術,不僅能聽懂乘客指令,還能看懂乘客手勢,全面滿足用戶在娛樂、休閒、辦公、親子等場景下的需求。

  作為數字科技理念的倡導者,京東數字科技此次攜“城市作業系統”和“京東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兩項重要成果亮相,讓城市時空大數據安全“對話”的數字網關、為養豬場裝上智慧獸醫的“豬叫識別”等黑科技,吸引了眾多關注。

  以京東“城市作業系統”為例,這套系統既可以搭建在京東雲、騰訊雲、華為雲等不同的雲計算平臺之上,也可以提供標準化的數據結構,模組化的演算法模型以及數字網關,讓政府各委辦局和市場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商全都參與進來,共同打破資訊孤島同時保護數據隱私。

  目前,京東城市已經為北京、天津、成都、南京、福州、宿遷等數十座城市提供技術服務。其中,智慧宿遷APP已實現幫助市民查詢住房公積金明細,查詢公交線路以及公交實時位置、辦理ETC等,讓市民最大限度的融入數字生活。

  本次峰會上,5G的創新應用成果同樣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走進6號館,以藍色為基調的中國電信展臺十分醒目,觀眾首先看到的是“邁向5G新時代”展區,從現場看,中國電信的5G能力備受關注。

  目前,中國電信已啟動HELLO 5G行動,從業務、技術、網路部署等多個層面,緊鑼密鼓地推動5G運作,並已在北京、上海、福州等15個城市開通5G試點。

  透視本次峰會,我國産業數字化的前景更加廣闊:農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生産端的智慧農業與消費端的農村電商成為發展農業、振興鄉村的重要抓手;工業網際網路正帶動先試先行企業不斷提高勞動生産率;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持續領先,在消費零售、智慧物流、電子支付等領域不斷突破……資訊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已成為各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據國家網信辦在峰會上發佈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34.8%,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31.63萬億元,網路零售額超9萬億元。

  海量數據背後,是線上線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真切脈動。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倍增器,推動經濟社會更高品質發展。”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説,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快速發展,推動製造業、消費等領域發生“數字化蝶變”。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則認為,“資訊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産業革命的最大變數,我們應認真思考如何將這個變數轉化為各行各業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增量,將供給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上議事日程。”

  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也表示,數字科技已成為實現數字經濟的關鍵手段,是當下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必選項,並激發了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數字科技公司一定要與實體産業去共建,而不是向産業方簡單的輸出技術或網際網路流量。在多方共建的基礎上,行業各方將實現互惠共贏,共同去分享産業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終端用戶體驗升級所帶來的增量價值。”

  新趨勢點亮新未來 

  這是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的時代:把臉對準螢幕,輸入手機號,刷臉並點擊確認付款。只用了約10秒時間,前來參加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單志廣就用“刷臉支付”買了杯飲料。

  “從刷卡支付,到掃碼支付,再到刷臉支付,數字中國建設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單志廣説。

  自動駕駛、智慧製造、智慧交通、網上法院、遠端診斷、無人巡檢……展望未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應用場景將涌現。

  這也是數字紅利更加普惠的時代:峰會期間,福州市區古老的三坊七巷遊人如織。一棵“區塊鏈愛情樹”,吸引了無數年輕男女的目光。

  掃碼、拍照、留言、上傳……借助區塊鏈技術,這些愛情記錄將被永久保存。

  “以前並不理解區塊鏈是什麼,直到這次我們把倆人的愛情宣言上傳到愛情樹上。”一位遊客的話語,反映出類似區塊鏈這樣的“黑科技”,正從展臺上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指尖貨”和“掌上事”,數字紅利觸手可及。

  新的力量在積蓄,新的萌芽在生長。

  從人工智慧到區塊鏈,從消費網際網路到工業網際網路,數字技術的下一個風口將花落何處?

  業界認為,在消費級網際網路發展成熟的當下,工業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數字技術新的增長點——門類齊備的工業基礎、領先成熟的通信技術為工業網際網路孕育了基礎,而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又進一步反哺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革新。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説,“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工業網際網路在支撐工業數字化轉型、拓展工業數字經濟空間的同時,還將與交通、能源、醫療、農業等實體經濟領域深度融合。”

  陳生強表示,作為承載各行各業的場景綜合體,城市是數字中國的天然組成部分,值得社會各界共建。“市場各方需要持有開放的心態,用‘共建思維’而非‘競爭思維’去看待數字中國的建設。”

  業界認為,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數字時代的共用機遇。(記者 董建國 顏之宏 福州報道)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