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5G發令槍已響,但不必贏在起跑線上

2019-05-08 08:28: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前段時間,韓國成為第一個實現5G商用的國家,讓人艷羨。然而,近日卻有媒體報道稱,韓國首批用戶反映5G問題頻出。隨著消費者對5G投訴量的增多,韓國多家運營商也承認,相關服務未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承諾將提升運營品質。

  上述消費者抱怨稱,韓國5G服務出現了網路信號不夠穩定、覆蓋範圍小、網路接入困難、信號品質差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5G“嘗鮮者們”,也讓5G的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那麼,韓國5G究竟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會不會也出現在其他推進5G的國家?

  商用炒作意味更濃 

  2019年被稱為5G元年,各國早已蓄勢待發,搶佔5G“C位”。在全球5G競爭中,商用速度成為比拼的關鍵,大家都鉚足勁要拔得商用頭籌。這背後的邏輯是,誰能在短期內獲得商用優勢,誰就能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搶佔先機。

  今年4月3日,韓國正式宣佈開始為5G用戶辦理入網手續,成為第一個實現5G商用的國家,在5G全球競爭中可謂搶得先機。然而,5G商用效果卻很一般,引消費者抱怨連連、吐槽不止。

  在天津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曉飛看來,韓國5G商用出問題或許是個必然。“目前來看,韓國在5G商用問題上炒作意味更濃,其在技術研發與産業鏈佈局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説。

  王曉飛表示,各國5G商用主要採取兩大部署方案: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通俗來講,非獨立組網指5G與LTE聯合組網,在利用現有的4G設備基礎上,核心網、無線接入網都存在多種選擇;獨立組網即建立端到端的5G網路,包括核心網、傳輸網、基站等都要重構。現在各國基本都選擇了非獨立組網方案,也就是在4G網路的基礎上進行延伸,逐步向5G過渡。

  “韓國採用的是非獨立組網方案。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因為,一次性實現5G獨立組網的成本太高,部署速度也相對慢。”王曉飛説,但即便採用了更快捷的方案,韓國依舊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部署足夠多的基站,也就難以保證信號覆蓋。5G通信的實現,高度依賴基站的高密度覆蓋,但實際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快速實現大規模、高密度覆蓋。同時,在5G的軟體支援方面,現階段還有很多技術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此外,王曉飛表示,5G信號本身頻率高,對墻體、地板等固體障礙物的穿透能力差,信號強度比預期相差不少。只有在距離基站很近的地方,5G的速度才能達到廣告宣傳的水準。

  忽視整體服務的協同 

  “任何新生事物在形成之初,出現不穩定或未達到預期的情況,都是正常的。”南京世域天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郭正標對科技日報記者説,我們應理性看待韓國5G商用出現的問題。“一方面,韓國的電信事業發展迅速,實力雄厚,有類似三星這種大企業,不僅能做電信設備,更能生産消費終端、晶片這類高端産品。另一方面,韓國在快速建設5G網路的同時,忽視了整體服務的協同。”

  在郭正標看來,出現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韓國使用了非獨立組網技術,也就是在原來4G的框架上做一些技術升級,在4G核心網路上加一些基站。短期來看,這種方案建設規模有限,節省成本;但長期來看,該方案由於承載用戶有限,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使用體驗。

  與此同時,也有消費者稱,5G智慧手機本身也存在問題。對此,郭正標表示,與基站配套的終端設備目前也不夠成熟,如今已面世的5G終端數量還很有限,很多可能都難以算作5G手機。“目前即便是像高通、華為這種能獨立做基帶晶片的廠家,有些技術也尚未完全成熟。”郭正標説。

  在王曉飛看來,其他國家只要踏實做好商用前期測試,雖然也可能在5G商用之初出現一些問題,但不會像韓國這麼明顯。“5G不像4G,它十分依賴基站高密度覆蓋。但短期來看,任何國家都難以快速實現基站的大規模部署。因此,我國要認真做好5G測試,不要急於商業化,更不要跟風炒作。”王曉飛説。

  “個人建議,我國電信運營商不要一味去追求所謂的‘先機’,而應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服務品質上,給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5G通信服務保障。”郭正標説。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