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微商大軍涌入抖音”成抖商 監管莫旁觀
“抖商”抖機靈監管莫旁觀
【光明時評】
抖商,成為2019年的熱詞。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商業化爆發,讓抖商繼微商之後開始活躍。有媒體將其形容為“3000萬微商大軍涌入抖音”。據報道,近期,一場名為“首屆世界抖商大會”的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該活動吸引了近4000人參會,但大會效果頗具爭議,甚至不少人直言這就是場變相的“産品推銷會”。
商場如江湖,江湖規則就是:哪有“肉”,哪必有“坑”。“資深導師一對一輔導”“量身打造的教材”……誘人的廣告和涌現的培訓機構,讓抖商們仿佛找到了成功方向。然而在支付了數千元到上萬元費用後,抖商們卻發現效果遠非預期,甚至可能淪為機構拉取更多學員的下線。
抖音多次“官宣”與抖商大會並無關聯。再看看抖商培訓的套路,不少仍然是教你“抄襲”視頻、微商式拉人頭入群、金字塔式地發展“下線”。而所謂的金牌講師,也不過是高光美顏的忽悠效果。這種帶有明顯厚黑色彩的商業培訓,不過是把“800元買漲粉點讚刷評論‘套餐’”的潛規則做成了貌似“高大上”的生意,污名化短視頻商業平臺不説,也把電商新業態的水攪得越發渾濁不堪。
短視頻帶貨,當然是電商經濟的新藍海。這種娛樂購物的社交電商模式,與傳統電商有著天然的分界。比如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抖音上已有超過6萬的明星達人、企業藍V賬號開通並使用購物車功能。有人致富,想要分杯羹的商家自然紛至遝來。
不過,抖商雖然是片藍海,卻有兩個前提值得注意:一是短視頻平臺只是帶貨的渠道,而不可能替代商品與服務本身。説得再直白一些,微商上那些山寨貨就算換到抖音上來賣,也並不會立馬“速成洗白”。誰也不要指望抖商能為假冒偽劣賦能,更不要指望新平臺能蒙蔽了消費者的基本消費素養。
二是短視頻平臺衍生的一切産業鏈,都不在法外之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用經濟健康成長”。任何新業態新模式或平臺經濟樣板,都應該在法律法規、公序良俗的邊界之內。具體的帶貨行為也好,時髦的抖商培訓也罷,“內容靠抄、講師靠炒”的做法,恐怕遲早會被定位為亟待嚴懲的灰黑産業。
當然,消費者也不是砧板上的魚肉。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不在實體商品與服務上狠下功夫、卻在渠道與行銷上一意孤行,終究是舍本逐末之舉。5G商業腳步漸進、技術迭代更為頻繁,傳統電商與微商抖商等新式平臺終有一天也會成為市場中的“前浪”,而更多新技術與新應用亦會成為點燃洶湧消費熱情的“後浪”,但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價值規律和交易底線也會賡續不絕,抖機靈的伎倆只能是一錘子買賣。
“抖商”不是抖機靈的商家。無論是培育發展國內市場,抑或保障合法消費權益,面對“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抖商領域諸多亂象,亟待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祭出雷霆手段。
(作者:鄧海建,係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