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臉書電商趨勢報告:最後點擊不再是評估廣告效益唯一標準

2019-04-18 14: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4月18日訊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網路快速發展,廣告投放趨勢也從線下快速轉移至線上。Facebook臺灣地區數字原生行業總經理姚榮豪表示,剖析消費者在購物歷程各階段的複雜性後,單純以“最終點擊”(last click)來衡量廣告效益,已無法客觀評估,品牌需思考如何讓購物體驗再進化,並以更綜觀的總業績增幅(Incrementality)的概念進行效益評估,才能使廣告效益達到優化。

  據報道,Facebook近日在臺灣新辦公室舉辦數字行銷培訓課程,與品牌業者分享最新電商趨勢及最前瞻的行銷策略,並公佈Facebook委託尼爾森針對臺灣網路購物大規模趨勢調查結果。

  Facebook調查指出,從臺灣網友購物歷程來看,在“發現新産品”到“影響購買決定”這個過程中,8成以上的受訪消費者表示,接觸到的資訊渠道、媒體數量都較3年前多。此外,用戶遊移于不同裝置,購物旅程變得越來越複雜,品牌必須更加了解消費者接觸的資訊渠道,以做好全方位的掌握。

  Facebook臺灣地區數字原生行業總經理姚榮豪表示,用戶在購物旅程的每個階段中皆高度倚賴資訊,品牌要了解産品在不同階段的曝光量是如何影響消費者最後的決定,才能真正有效的接觸到用戶。隨著購物歷程的複雜性提高,單純以“最終點擊”(last click)來衡量廣告效益,已無法客觀評估,必須改以更綜觀的總業績增幅(Incrementality)的概念思考,才能使廣告效果達到優化。

  臺灣生活市集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廖家欣表示,通過Facebook總業績增幅的概念,為旗下生活市集電商平臺在兩個月內帶來了27%的成長,代表過去電商最在意的“最終點擊”,並非是最佳評估成效的方法。面對資訊碎片化的時代,電商必須更了解消費者購買歷程中的資訊接受時機,才能做出更有效的投放。

  Facebook調查發現,消費者購物旅程中,光是資訊接觸點,就高達12個,而不同的産品類型中,消費者使用的資訊管道又各不相同。例如,以服飾配件來説,消費者在初期發現産品,進而觸發近一步了解的意願。另外如,社群媒體較搜索引擎更為重要,食品飲料更依賴口碑的資訊,而購買個人産品的消費者,則同時看重社群媒體資訊及網路口碑。根據尼爾森“開拓臺灣網購無限可能”白皮書指出,因應移動裝置帶來的網路購物趨勢,品牌應思考如何讓購物體驗再進化,“有效率且順暢的購物流程”將成為移動裝置的購物關鍵。

  Facebook建議,應用創新科技讓品牌可以隨時與消費者接觸很重要,例如聊天機器人、語音購物系統,或整合AR技術創造新的購物體驗,都是不錯的方式。(台灣網 王怡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