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稅降費:“放水養魚”而非“殺雞取卵”

2019-04-03 09:29: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在中國企業家最期待的改革舉措中,減稅降費無出其右。3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承諾,中國將兌現承諾,涉及2萬億元人民幣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即將實施。

  為什麼要減稅降費?供給學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認為,過高的稅率會使企業收入降低,使企業家積極性受到削弱,進而導致稅源萎縮,最終稅收總額也將減少。20世紀8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裏根將這一觀點作為“裏根經濟復興計劃”的重要理論依據,提出一套以削減政府開支、大規模減稅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綱領。“裏根經濟學”使美國走出滯脹危機,經濟形勢出現了在當時十分難得的好轉。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模式轉型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主體活力亟待更大程度釋放。只有市場主體有活力,才能增強中國經濟的內生發展動力,頂住下行壓力。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任務重、挑戰多、要求高。著眼“放水養魚”而非“殺雞取卵”,讓企業輕裝上陣,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中國經濟才能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強調:“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讓企業輕裝上陣”。這句話不僅指明瞭降成本是今年中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之一,也對減稅降費作出了鄭重承諾。

  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還要有強有力的措施。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來,過去三年,減稅降費已經達到3萬億的規模。按照今年計劃,減稅降費額較將前兩年分別遞增近100%和54%。最重要的是,中國最大稅種——增值稅的稅率也將降低。16%稅率的項目改按13%稅率徵稅,主要涉及製造業等行業,僅此一項預計減稅規模就將超過8000億元。降低增值稅稅率將“對症下藥”拉動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活力,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得到更好滿足。

  進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需要勇氣,也需要方法。減稅意味著政府財政收入也將隨之減少。“政府要過緊日子,不僅要壓縮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進入國庫,並把長期沉澱的資金收回;通過這些措施,我們籌集了1萬億資金”。這是李克強總理3月15日會見中外記者時的回答。在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同時,還要保障民生等重點支出不減,只能靠調整支出結構,削減政府開支,“割自己的肉”。

  一邊放水養魚,還富於民;一邊刀刃向內,壯士斷腕。這是新時代中國將改革推向縱深的鮮明態度。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