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帶娃的日子少點辛苦

2019-04-03 08:4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許多家庭選擇養育兩個孩子,育幼的壓力隨之增加,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發現,目前能提供系統照護服務的機構數量不足,服務水準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短板。應當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切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社會育兒服務需求大 

  0—3歲嬰幼兒養育支援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亟須補上 

  “2015年5月我生老大時,父母從老家來北京幫忙,沒感覺帶孩子有多難。2016年12月生了二寶以後,全家都覺得同時帶倆娃力不從心。”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晶説。

  上班的父母照顧嬰幼兒的時間普遍有限。依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産假。同時,各省份的生育獎勵假從30天至3個月不等。“現實中,很多職業女性會為了事業發展主動放棄部分産假,儘快回到職場打拼,我有一位同事生完二胎一個多月就回來上班了。”李晶説。另外,在大多數雙職工家庭裏,父親照顧孩子的時間更少,李晶説:“我和孩子爸爸工作都比較忙,他出差更多,指望不上他帶娃。”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只接收3歲以上的幼兒入園,母親上班後,剩下兩年多的時間裏,小孩誰來帶是個難題。“社會育兒服務已成為家庭的一項基本需要。由於機構育幼服務供給不足,沉重的育兒照護重任影響著女性的職業發展,隔代養育則以祖父母、外祖父母巨大的付出為代價。”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小玫説。

  為了帶好娃,李晶在家裏組建了一支帶娃小分隊——她的父母和育兒嫂,但問題也不少。“我總覺得挺虧欠父母的,兩位老人辛苦了一輩子,晚年還要為了我捨棄自己的自在生活。有時我聽到他們和老家朋友們電話聊天,能感覺到他們很累。畢竟都上了年紀,帶娃很辛苦。”李晶説。

  照護孩子,老人累,育兒嫂貴,還不一定能滿足家庭的照護需求。記者從仲介機構了解到,北京育兒嫂每月工資依據學歷和工作經驗從5000元到15000元不等。大部分育兒嫂的學歷是高中,經仲介公司短期培訓後就上崗。學歷較高、有一定育兒工作經驗的高端育兒嫂工資通常要1萬元以上。李晶説:“0—3歲是孩子生長髮育的黃金期,我希望孩子在這個時期能得到更有品質的照顧。大部分育兒嫂的受教育水準和專業能力達不到我的期望。”

  因此,李晶希望尋找一些專業的托育服務機構,讓孩子得到系統化的專業照護。但經過了解後發現,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嬰幼兒照護機構無證、無照、無資質,優劣難以分辨。

  高小玫認為,育幼問題關係國家的未來。具備明顯外部性和公共屬性的育幼服務迫切需要政策扶持。0—3歲嬰幼兒養育支援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亟須補上。

  開辦托育機構不容易 

  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對選址標準等硬體條件制定更合理的標準 

  “找不到靠譜的托育機構,我就自己辦了一個!”北京樂美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園長范揚説,2017年自己開辦幼兒日托中心的初衷非常簡單:“當時兒子半歲,我一直找不到收3歲以下嬰幼兒的專業日托。我讀研究生期間學過教育學,一直想在教育領域做點什麼,辦嬰幼兒日托一方面為兒子考慮,一方面也覺得這是一個市場機遇。”但開園以來,范揚卻經歷了不少困難。

  目前,國家層面對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的建設沒有明確的標準規範,市場上的機構往往良莠不齊。2017年3月,范揚去辦理營業執照時,經營範圍都沒有嬰幼兒托育這一項,最後只好以教育科技公司的名義註冊。

  沒有行業標準,就自己摸索。范揚參照《幼兒園管理條例》做了起來。“我讓員工到慈銘等專業體檢機構體檢,聘請的教師不僅要看有沒有相關資格認可、保障專業水準,還在試用期考察他們是否真的愛孩子,確保溫馨有愛的氛圍。”

  開園後,樂美貝嬰幼兒日托中心接收的最小的孩子只有6個月。“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照護0—3歲的嬰幼兒與3—6歲的孩子非常不一樣,1歲3個月以下的孩子必須有專人一對一照護,1歲3個月到2歲3個月可以一對二或者一對三,2歲3個月以上可以一對四。而在幼兒園,一位老師可以照護十幾個3歲以上小朋友。”范揚説,“照護3歲以下的孩子,老師要付出更多的心思、體力,既要專業,又要耐心。”

  2018年4月,上海出臺了《關於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被稱為“1+2”文件。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提出要“增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

  “某城市要求托育機構建築面積不低於360平方米,光這一項就會將很多社會力量擠出市場。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寸土寸金,要達到這樣的選址標準,實在是難上加難。能否把硬體條件再放寬一點?”范揚希望相關政策能更接地氣。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嬰幼兒照護事關千家萬戶。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高小玫認為,強調政府支援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滿足多樣化需求,就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對選址標準等硬體條件制定更合理的標準。

  育幼機構盼政策支援 

  希望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圍,相關配套措施及時跟上 

  “當前3歲前的托育服務有需求缺供給,即便有些早教等機構能提供短時間的托育服務,但品質往往難以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社會轉型與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菊華認為,托育服務“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突出問題。

  楊菊華建議,國家應儘快出臺符合現階段發展特徵且靈活的托育服務準入機制、機構建設規範和運營管理標準,讓進入該行業者在開辦托育服務時有章可循。此外,還要出臺托育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嬰幼兒托育服務工作規範流程、托育服務人員準入條件、保育教育指南等系統性規範,推動嬰幼兒托育服務走上規範化發展軌道。

  高小玫認為,當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存在供給總量不足、結構失衡、服務品質不高等問題。增加優質供給,不僅要補托育服務短板,更應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從制度建設的高度去系統謀劃,這樣財政支援等配套措施才能跟上。

  鼓勵社會力量投身嬰幼兒照護服務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公共政策應平等對待各類托育機構,符合要求即可獲得如場地、政策補貼等支援,讓社會機構各展所長,營造健康的托育服務生態,加快發展民辦公助、企業自辦、社區托育、鄰里幫托等不同類型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高小玫説。

  “我家上有老下有小,得知贍養老人和子女教育都可以抵扣個稅時特開心,但仔細一看發現,子女教育只覆蓋3歲以上的孩子,並不適用我家1歲的寶寶。其實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的經濟壓力就很大。”遼寧瀋陽市民吳雅靜説。

  為減少家庭育兒負擔,高小玫建議,從完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入手,逐步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育幼服務體系,研究家庭育兒個稅抵扣、隔代養育財政補貼等綜合政策支援。

  此外,農村育幼期待更多政策傾斜。我國農村有大量0—3歲的孩子,數量比城市還多,但他們的父母多離家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

  楊菊華説:“讓所有嬰幼兒都能接受良好的呵護是托育服務業的努力方向。應當形成政府、家庭、市場、社會多主體服務的體系,統籌多個服務主體協同發展,相關政策應適度向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傾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3日 19 版)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