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未來製造”這張“網”能為製造業帶來什麼?

2019-03-22 09:1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有了這張“網”,服裝製造企業可以實現定制化生産;有了這張“網”,滑鼠和顯示屏可以代替工廠裏的車間主任;有了這張“網”,企業可以喚醒“沉睡的”工業大數據,降低産銷成本……

  這張“網”,便是工業網際網路,即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産物,能夠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形成智慧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拓展“智慧+”,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那麼,工業網際網路到底能為製造業帶來什麼?當前,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短板?

  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 

  用戶在網上定制,訂單自動生成,企業實現智慧生産,用戶和管理者可隨時隨地監測生産與物流進度,甚至可收看生産線直播……走進海爾中央空調網際網路工廠,很容易就會發現工業網際網路的“身影”。

  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看來,工業網際網路將營造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的新場景,打開人們對“未來製造”的想像空間。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大優勢是人機共融、可信交互。以前工業刀具流水線作業不夠精密,現在借助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可自動消除誤差,大幅度提升良品率。

  “這是一種連接和計算的技術,可對工業的巨大資源進行優化,創造更大價值。”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説,工業網際網路可將企業生産、管理、銷售等各環節的行為全面連接和數據化,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開展訂單管理。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工業網際網路促進設計、生産等環節由單點數字化向全面整合演進,加速創新機制、生産模式、組織形態和商業範式的變革,催生智慧化生産、網路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産業。

  陳肇雄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有利於降低企業要素成本,應對産業向更低要素成本地區轉移的挑戰;有利於加速産業高端化發展,提升産業綜合競爭力;有利於創新創業,發展壯大新動能。

  今年産業規模將達4800億元 

  如今,不少企業已經看到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潛力。

  日前,聯想集團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幫助一家石化企業實現煉油智慧化改造,原油轉化為汽油的效率提升了0.5至0.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一條850萬噸的催化裂化生産線年凈利潤或將提升幾千萬元。

  “如果與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相結合,我國製造業有望在智慧時代獲得新優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説。

  這只是一個縮影。當前,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廣泛應用於石油石化、鋼鐵冶金、家電服裝、機械、能源等行業。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指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加快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階段。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規模將達4800億元,將為國民經濟帶來近2萬億元增長。然而,苗圩強調,儘管我國工業網際網路開局良好,但也面臨産業基礎薄弱、核心技術能力不強等挑戰。

  “不能忽視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面臨基礎硬體差、發展不均衡、數據打不通、推廣難度大等問題。”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説,目前,我國企業上雲上平臺動力不足,對工業網際網路存在畏難情緒,工業網際網路還缺乏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孫丕恕認為,工業網際網路逐步産生的産業鏈變革將會影響所有企業,幾年之後,沒有應用工業網際網路的製造企業將面臨掉隊的危機。

  抓好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 

  當前,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呈現出關鍵技術加速突破、基礎支撐日益完善、融合應用逐漸豐富、産業生態日趨成熟的良好態勢。對於我國而言,今後一個時期是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加速期,也是産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期。

  “我國面臨發達國家製造業高端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分流的雙重擠壓,迫切需要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步伐,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快速構建我國製造業競爭新優勢,搶佔未來發展主動權。”陳肇雄説。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組織制定並印發的《工業網際網路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將重點研製當前産業發展急用技術標準,計劃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業網際網路標準體系。

  在劉多看來,我國既是製造大國,也是網路大國,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具備技術和産業基礎。今後要瞄準構建標識解析體系等領域,系統佈局前沿技術,推動形成技術研究和産業應用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

  苗圩強調,工信部將推動加強技術創新,特別是抓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引導和支援企業在原始創新上狠下功夫;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在實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應用,拓寬發展空間。

  “必須攜起手來共建共用。”苗圩表示,要堅持開放包容發展,繼續依託産業聯盟平臺,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構建全球協同、兼收並蓄的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大生態。(記者 劉坤)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