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發佈 細分領域或出臺行業規範

2019-03-01 14:40:00
來源:央廣網科技
字號

  央廣網科技2月28日消息國家資訊中心今日在京發佈《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這是自2016年首次發佈以來的第四份年度報告。

  國家資訊中心主任程曉波

  國家資訊中心主任程曉波指出,共用經濟是全球新業態、新模式創生的前沿領域,圍繞共用經濟開展持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共用經濟的市場規模和增速均實現大幅增長,表明我國共用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用經濟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和往年相比,2018年我國共用經濟呈現兩大發展亮點。一是製造業産能共用加速發展,成為共用經濟各領域中最活躍的類型。表明共用經濟的發展逐漸從生活領域向産業領域延伸,從簡單的模式創新邁向更高層次的要素配置、技術協同和産能最大化利用。二是共用經濟“穩就業”的潛力得到更大釋放。在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在社會群體生活方式日益多元的情況下,共用經濟發展創造的就業機會和渠道正在成為“穩就業”的重要路徑。

  會上發佈的《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是國家資訊中心自2016年以來第4次發佈共用經濟年度報告。報告從市場規模、市場結構、就業和市場融資等方面全面反映2018年我國共用經濟的最新發展態勢,並首次定量分析了共用經濟對主要生活服務業的影響。

  2018年共用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平臺員工數為598萬,比上年增長7.5%;共用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500萬人,同比增長7.1%。共用經濟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新動能作用日益凸顯。2015-2018年,出行、住宿、餐飲等領域的共用經濟新業態對行業增長的拉動作用分別為每年1.6、2.1和1.6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受共用出行領域直接融資額下降的影響,2018年我國共用經濟領域直接融資額首次出現負增長,約1490億元,比上年下降23.2%。

  報告預測,未來三年,我國共用經濟仍將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共用經濟也將成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的重要場景,在身份核驗、內容治理、輔助決策、風險防控、服務評價、網路與資訊安全監管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2018年各項整治行動和監管措施的延續,以及《電子商務法》的正式實施,共用經濟領域仍將延續強監管態勢。同時,共用經濟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將不斷加快,共用辦公、眾創平臺、共用醫療、線上外賣等領域都有望出臺行業性服務標準和規範。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