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數據+AI:科技融合應用解決實體經濟痛點

2019-02-19 10: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2月18日電 進入2019年1月,我國新政連連出臺。4日,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從“送福利”到“發紅包”,加大力度助推實體經濟引領中國經濟穩開局。儘管國家層面多管齊下,但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痛點”和“堵點”仍然存在,亟待各方合力,協調推進各項政策持續取得實效。

  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猶在 

  近兩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條件、要求均在不斷變化,以中美貿易戰為代表的國際關係事件使實體經濟增長面臨壓力。為此,2018年國家曾通過四次降準支援實體經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的支援力度。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銀行業貸款同比增速12.6%,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5.6萬億元。

  一方面是貸款增速和總額的數據統計激增,一方面卻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上加難、貴上加貴的呼聲。當前,各銀行在執行落實國家金融扶持政策時,出於自身金融風險等因素考慮,仍然設置了較為嚴格的放貸門檻,導致缺少抵押物、經營風險較大的中小微企業不僅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更難通過企業債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資,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大數據+AI為企業“貸”來真金白銀 

  如何引導金融支援中小微企業由“量變”到“質變”,真正解決融資問題?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創新金融服務,已有部分成功案例,如上海嘉定區搭建的大數據産融合作平臺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定借鑒。

  2017年,上海嘉定區經濟委員會牽頭建設了嘉定區大數據産融合作服務平臺。平臺聚合了産業、金融、政策資源,建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無縫對接合作機制,優化産融資訊對接週期,切實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性。

  嘉定區政府相關主導部門通過借助平臺承建方、運營方金電聯行(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在産融領域的大數據徵信評估、人工智慧匹配等科技手段,緩解了銀企對接難及資訊徵集難的問題,並借助本地金融機構的産品創新及信貸機制創新,推動金融機構聚焦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力度。平臺最終形成政府、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三位一體”服務體系,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一家當地生産製造型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擴建廠房急需資金,本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平臺上發佈了融資需求,沒想到非常快捷地幫我們申請到了300萬的信用貸款,這對於企業來説真是雪中送炭”。

  截至目前,平臺已與31家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匯聚了89種銀行産品,服務企業1098家,放款企業73家,貸款餘額5.82億元。

  金融科技風口明朗 

  2017年被普遍認為是Fintech元年,金融行業將觸手伸向新技術。進入2018年,在時代推動、國家鼓勵、政策引導、社會需要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開始在謀求轉型的過程中大範圍發展金融科技業務,在完成了內部效率提升、與外部交互等步驟後,逐漸向自動化、智慧化趨勢發展。與此同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金融等幾大金融科技公司,都在進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有益探索。

  對此,金電聯行董事長、CEO范曉忻表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究其原因並不是銀行不願意給中小微企業貸款,而是銀行沒有獲取中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的有效手段,依靠傳統手段根本無法評估其貸款風險。金融科技的發展,幫助金融機構從系統上“打通筋脈”,解決信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並能夠通過多樣化的産品為中小微企業對症下藥提供融資服務。

  除上海嘉定的産融服務模式外,金電聯行更為擅長的是提供貸款企業的貸前篩查及貸中風控服務,通過綜合評估企業經營效率、企業成長性、運營穩健性、資産規模等2000多個指標項,還原企業真實信用狀況,實現企業信用融資、貸後企業風險量化管理,並實時追蹤經營情況,預測貸後風險。

  大數據+AI>1+1 

  當前,人工智慧雖然一片火熱,但更多冷靜聲音顯示,目前人工智慧可做的事情還非常有限,還需要其他技術的加持。比如需要底層的大數據技術、中層的計算能力和上層的應用場景,人工智慧在其中做疊加,才能發揮“神威”。只有大數據分析的底層搭建牢固,演算法層、應用層才能發力。

  作為一家擁有11年大數據堅實根基的行業先鋒,金電聯行的大數據架構中,人工智慧技術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范曉忻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不同於業界普遍認知的三層架構,金電聯行認為大數據有五層架構。其中,數據處理層除通過數據關係管理平臺進行數據治理外,還通過“數據工廠”的智慧大數據生産線,讓複雜的數據處理流程自動化,生成可直接應用的數據産品;數據分析層通過AI模型開發平臺+建模知識庫+業務知識庫,實時建模與分析,跨領域、跨場景快速實現自由組合建模應用。AI與大數據的技術疊加,推動流程化系統向智慧決策系統轉變,金電聯行能隨時切換金融、政務、産業等領域的應用場景,讓大數據廣泛應用更加簡單便捷。

  去年8月14日,金電聯行在中美金融科技峰會中首次公佈了創新技術體系,即通過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産生1+1大於2的效果,助力金融行業業務流程、業務開拓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化提升,並向智慧風控、智慧行銷、智慧內控、智慧管理方向邁進,這是金電聯行在金融科技領域面向未來的戰略佈局。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的融合提升已是未來幾年的大趨勢,但正如目前我國氣象衛星增加了對天氣情況科學研判的“智慧”含量一樣,“無論‘智慧’路在何方,都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落地應用才是關鍵”,范曉忻強調。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