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嚴厲整治之下 有害教育類App依然活躍

2019-02-19 08:5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教育部去年底發佈《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來,大量嚴重違規的App已經下架。

  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App頂風作案,出現涉黃資訊,有些不良App換個馬甲以公眾號、小程式的形式連結遊戲和商業廣告,有的學校暗示家長裝App查分數看考卷,有的還有付費陷阱。

  整治之下又現有害教育類App 

  2018年12月,教育部發佈《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明確要求停止使用含有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連結,或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佈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

  目前,大量嚴重違規的App已經下架,僅蘋果應用商店下架的教育類App超過15000個。

  2019年1月,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等地紛紛排查、清理各類已進入中小學的教育類App,動員家長舉報,形成日常監督機制、審查備案制度等,防止有害App接近青少年。一些線上學習App運營商發佈了App進校服務的行業自律倡議。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教育類App出現黃色內容。一款號稱“中小學生學習好夥伴”的App“作業狗”上,在其有社交功能的“遛一遛”版塊中,常常可以見到“全網處cp”“刷讚送會員”等資訊。記者在其“醉校園”聊天區,發現有用戶不斷發黃色圖片和引誘性文字,多次投訴仍然封不住。記者發現,其聊天區基本是不設防的,任何人都可以註冊為用戶發佈照片和言論。有些涉黃內容2017年就出現了,運營商一直沒有採取任何遮罩措施。

  還有一部分違規App轉戰微信公眾號或者小程式,有的甚至“山寨”一些知名App,獲取流量關注,繼續傳播遊戲和廣告。

  記者在微信小程式裏搜索“作業幫”,結果出現180多個跟“作業”有關的小程式。其中一個叫“作業答案新版”的小程式,點開就進入包含了20多款網路遊戲的界面;“作業幫小助手”“作業幫搜題答案”小程式首頁打開就有廣告連結直接進入某商城;“作業幫線上答題”頁面有公眾號廣告連結。記者發現,這些小程式很多都是個人開發的,屬於“山寨”“作業幫”。

  教育部門已經明令禁止通過App公佈學校考試分數和排名,但有家長告訴記者,學校暗示家長可以通過有關App查詢孩子的期末考試分數和排名,如果需要了解個性化資訊如孩子學業診斷等則需要付費,其中還嵌入了培訓機構廣告。

  準入門檻低監管缺乏 

  經查詢,存在黃色資訊的App“作業狗”,其運營商為深圳萬利達教育電子有限公司。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網站顯示,該企業已于2018年6月登出,但其産品“作業狗”未被封查,也未在軟體市場下架,運營至今。

  業內人士表示,應用商城對App的上線應該負起監管責任。據了解,蘋果公司目前對於違規App實行“黑名單制度”,要有相當多的用戶線上投訴,獲得蘋果公司的關注進而被列入黑名單,再經過蘋果公司審核後才能禁止運作,但一些開發企業花錢刷好評淹沒差評,讓應用商城的監管也很無力。

  南華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副教授歐陽愛輝説,適當的社交軟體、教育軟體對學生學習生活存在一定價值,這就要求産品開發企業承擔起監管責任,嚴格甄別涉黃有害資訊。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線上教育興起,大量資本涌入,但教育類App的開發準入門檻低,無需教育機構資質,公眾號或小程式的開發者甚至可以是個人。這些開發商為了獲取更多收益,會把端口開放給網際網路廣告分發平臺,讓其在頁面投放廣告。

  一些遊戲開發商深知青少年是網路遊戲的重要消費群體,在App中連結遊戲,以學習之名吸引更多流量到其遊戲界面,進而得到更多“變現”機會和廣告開發價值。

  對此,有微信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微信作為公眾號、小程式等的運營平臺,雖然負有一定的監管職責,但是審核監管難度大。公眾號、小程式運營商開放端口給廣告分發平臺,微信平臺很難都掌握。雖然技術上可以實現遮罩,但是難度大,有時候也容易造成“誤傷”,所以當前審核主要還是靠人工抓取,但面對海量的外部連結內容,審查很難面面俱到。

  對於依然有學校要求通過App查分查排名,教育界人士表示,這是學校和App運營商切中了部分家長需要掌握孩子成績和排名的“剛需”。不少家長表示,中考、甚至有些小升初民辦學校招生等都是憑分數擇優錄取,家長需要準確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排名,以便“對症下藥”。

  需增加違規App違法成本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教育類App運營商的違法成本很低,一旦出了問題,最多就是封號、封域名、封IP地址等,有的運營商被封後變換域名或密碼很容易就捲土重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説,涉黃資訊對未成年人的傷害是長久的,哪怕有一點點涉黃,都必須追究App運營方的責任,加大處罰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教育App行業經過初期的快速發展,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應回歸教育本質,更加重視內容,提升産品品質。

  專家建議,要實施有效監管,在準入階段,監管部門應對App開發商明確資質、提高門檻,對其産品內容的設計提供指引;在運營階段,監管平臺或部門要借助切實可行的資訊技術手段實施甄別,依法依規做好審查和監督,一旦發現問題要嚴格執法,定期向社會公佈黑白名單,暢通舉報渠道。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説,學校、家長要及時了解學生手機等的使用情況,對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終端設限,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遮罩有害資訊,引導他們合理使用,避免傷害。同時,公安、文化、教育、網信、工信等多部門應聯合執法,共同為凈化青少年網路環境負責。(鄭天虹)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