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節檔電影遭瘋狂盜版 業內人士:盜版産業鏈獲利巨大

2019-02-19 08:41: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遭遇瘋狂盜版 技術對決方能遏制掠奪 

  “這種看熱鬧的片子,看看盜版足夠了。”2月17日正逢週六,本是走進電影院,觀看熱映大片的時間,但記者卻聽到不少人這樣説。其實,早在春節假期,記者朋友圈裏就有人分享了《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影片的盜版連結。出於好奇,記者點進去一看,發現全都是高清版本。

  原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沒想到盜版竟成為近期的熱詞之一。

  針對春節期間多部院線熱映的賀歲檔國産影片遭遇嚴重網路侵權盜版問題,國家版權局2月15日表示,將聯合多部門加大排查力度,遏制侵權盜版現象蔓延,情節嚴重者將被重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8部影片網路侵權連結2.5萬條 

  早在2月2日,國家版權局就針對《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等8部春節檔影片發佈版權保護預警,明確強調直接提供內容的網路服務商,在影片上映期內不得提供名單內的作品。

  然而,多部影片上映當天,網路上就出現了高清資源的售賣,售賣甚至蔓延至外網,有用戶將完整版的《流浪地球》上傳至Youtube。

  各大片方呼籲網友對盜版影片舉報監督,並向國家版權局等機構反映。2月13日,記者在《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的微博中看見,不少網友表示之前看到的盜版連結已被刪除或無法打開。記者在某二手平臺搜索相關影片,也顯示已刪除。但是,搜索“高清、電影”等關鍵詞,還有零星的連結顯示有熱映電影的資源,留言給賣家後尚無反饋。

  作為國家版權局的技術支援單位,冠勇科技在本次春節檔期間,受權利人委託並聯合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12426)、北京網路版權監測中心等,共同監測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熱門影片。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20點,根據12426中心監測數據統計,8部影片累計監測到網路盜版連結2.5萬條,受版權方委託,對其中5部影片的盜版連結進行了下線處理,已下線阻斷或者遮罩連結1.82萬條,總體下線率82.7%。

  此外,對於頑固侵權的麻花影視,中國版權協會版權監測中心、北京網路版權監測中心已針對其APP在各應用市場進行下架投訴,目前當貝市場、沙發市場已完成了下架處理,同時監測中心已經對麻花影視的侵權行為完成了證據保全,同步向國家版權局等行政執法部門舉報。

  完整的盜版産業鏈獲利巨大 

  “今年春節檔盜版有三個顯著特徵。”冠勇科技董事長吳冠勇告訴記者,一是2018年春節檔沒有高清版本流出,而今年在影片上映36個小時內,就有1080P高清版本出現;二是即時通訊工具、瀏覽器、第三方中小網站的侵權氾濫;三是這些侵權網站的伺服器有70%是在國外,這其中又有一半是在美國。

  “槍版肯定是在電影院攝錄的,而高清版本應該是在影片拷貝傳輸放映期間流出的。”吳冠勇分析。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電影發行人員介紹,為保護版權,一部電影的全部拍攝素材,由跟機員轉交給數字影像技術員,此後的剪輯、調色、特效,每一步都有專人交接,並簽訂責任協議。成片在院線上映前也會請秘鑰公司做秘鑰。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對媒體表示,為了防止盜版,他們採取了在製作端層層加密的方式,對素材嚴格管理。但即便如此,面對瘋狂的盜版,依然沒能倖免于難。

  “目前影視盜版産業已經形成了從上游拷貝片源到下游分發的完整産業鏈。每個環節有分工,有專門獲取視頻的部門,還有技術、銷售及推廣等部門。技術部負責破解片方的各種加密手段,並重新加密傳到網盤,對視頻進行壓縮或加工,比如添加廣告等等。”上述發行人員表示。

  有利可圖的事才會成為一門生意。“盜版的盈利模式分三塊,一個是直接售賣資源,第二個是貼片廣告,第三個是播放器網頁中的廣告。”吳冠勇分析。網友反映,此次春節檔的盜版影片中總會時不時飄過澳門某賭場的廣告彈幕,還有一些網路遊戲廣告。

  上述發行人員還透露,盜版連結的銷售也是一大牟利來源,不法分子往往是採取多級分銷模式,而且在網路各種渠道大量鋪開,並進行大肆傳播,受眾面很廣,以此逃避監管。

  國際化社交化移動化趨勢明顯 

  “電影盜版在各國都有,發達國家的問題可能更嚴重。早在2005年,美國電影協會公佈的數字就顯示,當年美國電影業因盜版損失61億美元。”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劉正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盜版猖獗也一直是我國影視業的痛處。2015年,國家版權局開展了“劍網2015”專項行動,A站、B站大量彈幕數過萬的影視資源被下架,但盜版影視資源在各種躲躲藏藏中換了“馬甲”,仍在微信、微博、貼吧、閒魚、網盤等等網路渠道上出現。

  劉正山分析,打擊盜版難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發現難,影院偷錄的槍版很難發現來源,剛上映電影的高清版通常是內部人所為,很難發現;二是傳播渠道多元,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加大了打擊難度;三是打擊盜版的成本高,目前應對盜版主要靠人工手段操作,發現一起資源刪除一起,即便抓到個別以傳播牟利的盜版者,對其處罰也不重,儘管盜版可以入刑,但迄今判例很少。

  “總體而言,隨著5G、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侵權行為的國際化、社交化、移動化趨勢明顯。”吳冠勇補充説,10年前,你很難想像一條來自國外伺服器的視頻能這麼流暢地播放和下載,而且,技術發展讓網際網路産品更加豐富,侵權連結的傳播涉及面也更加廣泛,其中涉及網路服務商、內容服務商等多個層面。

  打造國際版權保護聯盟勢在必行 

  “目前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下線維權,在這次春節檔影片盜版中,經過我們的有效通知,社交媒體與雲儲存類連結下線率均達到了90%以上。”吳冠勇説。據了解,截至2月14日晚,國家版權局已處理權利人投訴的侵權連結6362條。

  更難處理的是中小網站。“這些網站大多數提供線上觀看服務,對正版電影損害更大,並且為了逃避法律監管,大多都將伺服器設置在境外,常規法務途徑難以奏效。”上述發行人員表示。

  吳冠勇認為:“超過50%的頑固侵權小網站設立在海外,播放源也來自境外雲服務,追蹤難度很大,聯合境內外的執法部門,跨國協作打造國際版權監測保護聯盟已經勢在必行。”

  此外,部分網站為了躲避國內版權方的追蹤與打擊,會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對抗,最大程度延長盜版連結的存活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應繼續加大新興技術在打擊盜版方面的應用。

  “我們也在積極佈局區塊鏈技術。大量聯盟鏈、私有鏈的發展,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侵權盜版問題,新的‘盜版鏈’隨時可能出現。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前就應該思考如何應對。”吳冠勇説。

  劉正山強調,應設法提高盜版的代價,“美國《家庭娛樂和著作權法案》將在影院偷錄電影定為重罪,初犯者將被處以3至5年監禁,罰款最高可達25萬美元;對出售盜版製品的商家,重則可處以5年的監禁並重罰;在網路上擴散尚未公開上映的電影最高面臨3年刑期,等等。”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