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分期支付預付款消費 服務中止為何還要繼續還貸?

2019-02-15 08:41: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在洛基英語交完錢並辦理完貸款後,我要求英式發音授課,但對方給我安排的卻是美式發音課程,並且微信回復資訊特別慢。我要求退費,但對方工作人員態度惡劣,告訴我要麼繼續學習,要麼就走法律程式。”日前,瀋陽消費者王女士向記者反映稱,“之前明明説1個月內可以退費,現在卻不給退,即便不想上了,也得還貸款。”

  王女士表示,其于2018年3月29日購買了洛基英語TopTalk口語課程,共花費9780元。當時洛基工作人員承諾,可以試學1個月,如果不滿意可以退費。由於資金不夠,王女士通過支付寶打款給洛基英語3000元,同時洛基工作人員又幫助她在百度錢包辦理了6780元貸款,進行6次分期。後來,在向消協組織投訴後,洛基英語才答應退款並撤銷了貸款協議。

  王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一直是維權熱點,橫跨眾多行業,監管難、維權難,群體性消費投訴多發。現如今,預付式消費又與金融信貸捆綁疊加,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更加突出。

  記者梳理髮現,去年5月起,“租金貸”“裝修貸”問題被頻頻曝出,一些長租公寓公司、網際網路裝修平臺發生資金鏈斷裂,經營者跑路,導致租戶無房可租,裝修合同無法履行,消費者仍需償還貸款。

  去年10月,不少華爾街英語培訓的學員反映稱,自己交了上萬元培訓費之後,由於個人原因想要退課,卻陷入了退費難的情況。還有學員反映,自己本來沒有經濟能力支付上萬元的高額學費,但在銷售人員建議下通過百度錢包分期貸款的方式支付了學費,後來錢退不了,貸款還要繼續付。

  預付式消費與金融信貸捆綁疊加的問題也引起了消協組織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中國消費者協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評選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揭曉。其中,預付式消費現“套路貸”上榜。

  “在教育培訓、家政服務、裝修房屋、美容整形等消費領域,經營者在宣傳時,往往把自己提供的産品和服務描述得十分美好,並有意淡化貸款的壓力,甚至以無息貸款作為吸引。消費者通過經營者推薦的金融機構貸款預付高額費用後,往往在出現商家不履行承諾、服務縮水甚至關門跑路等情況時,才發現金融信貸條款中含有各種高額違約條款,消費者享受不到有關服務,卻仍需繼續償還金融貸款,消費者權益受到嚴重損害。”中消協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陳劍對記者説。

  對此,專家指出,相關部門有必要儘快採取措施,加強市場監管,控制上述行業與金融鏈直接對接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合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楊召奎)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