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消費視窗:從年貨消費看如何做強國內市場

2019-01-30 08:4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提升供給水準 優化消費環境(消費視窗)

  ——從年貨消費看如何做強國內市場

  年貨消費反映了居民收入水準大幅提升後,消費追求從有到好,從商品到服務的轉變。未來我們要結合年貨消費展現出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春節將至,市場迎來消費旺季。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市場供給的品質和種類都有明顯提升。超市中,進口水産海鮮讓人胃口大開;商場裏,款式新潮的個性服裝令人眼花繚亂……透視年貨消費,我們能看到供給側的哪些新變化?做強國內市場、促進消費升級,又有哪些短板要補上?

  1月24日,在沃爾瑪昆明人民西路店,春城市民選購傳統年貨迎接新春佳節。人民視覺

  1月25日,江蘇淮安市民在“淮味千年”品牌農産品新春大集上選購年貨。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商務部

  年貨市場旺起來

  年貨清單更豐富,服務消費更火熱,人們的年貨消費已經從單純注重飲食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

  新奇士橙、紅蛇果、智利車厘子、泰國榴蓮……在盒馬鮮生北京十里堡店,貨架上擺放著各種打包好的進口生鮮食品年貨禮盒。今年春節,盒馬鮮生準備了近300款年貨商品,不僅有多種爆款水果,還有各類海鮮幹貨,甚至連活蹦亂跳的水産品都加入了年貨禮盒的隊伍。

  “顧客可以根據需求定制不同的海鮮或者水果,然後包裝成創意禮盒。”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只需在APP上下單,定制年貨禮盒很快就會送到府。

  春節是傳統的消費旺季,尤其是年貨市場更是非常紅火。記者日前在調查中發現,今年年貨市場供需兩旺,百姓消費升級特點明顯。

   年貨清單更豐富——

  “春節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往年我都是提前一個月訂飯店,今年我在網上訂購了烤鴨禮盒、生蠔龍蝦海鮮大禮包等半成品,打算自己動手為全家人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在北京世貿天階,正在置辦年貨的某銀行職員劉冉説,年貨不再局限于堅果、蜜餞、膨化食品等“老三樣”,人們對於年貨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要吃得健康、穿得稱心、用得舒心。

  購買方式更便捷——

  擠傳統集市、逛年貨展銷、淘百貨商店……這是許多人記憶中“囤”年貨的方式,現在網購年貨熱起來了。不斷完善的物流配送,讓年貨輕鬆“到府”,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足不出戶買全球。

  “春節期間,物流不停運、不漲價。”據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蘇寧物流會根據大數據系統預測的訂單量情況,對春節爆款商品進行充分備貨,合理安排各崗位的員工輪崗值班。置辦生鮮的消費者也可以放心購買,蘇寧冷鏈在全國有45個倉庫、覆蓋179個城市,保障消費者春節期間的餐桌上有天南海北網購來的生鮮。

  服務消費更火熱——

  旅遊過春節,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時尚之選。根據民航出行數據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年民航散客春運出行預測報告》,春運期間,以家鄉所在地為目的地的乘機人數只佔總出行人數的48%,根據目的地屬性,以旅遊城市為目的地的出行人數增長明顯。

  “買年貨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説具有特殊含義,也是消費能力的一種集中釋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透過年貨市場的變化,能看出消費升級新趨勢新特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8年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萬億元,同比增長9%。時尚、品質、節能、智慧等升級類産品受到市場歡迎,服務消費增速較快,文娛消費提質擴容。從年貨市場的消費特點看,除了食品、飲料等快速消費品,電子産品、家居用品,甚至汽車,已經成了增長最快的消費品。

  “人們的年貨消費已經從單純注重飲食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更加注重個性、品質。相關商家要以更加細分的商品、更有競爭力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王微説。

  消費環境優起來

  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不斷優化消費環境,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

  “買年貨還是要多留心。”在天津市河東區一家大型超市,消費者徐義超説,聽説阿膠補血滋陰,他就想著給母親買一些當年貨。他特意跑去超市挑選,結果發現店裏售賣的産品並沒有標注阿膠及其他原料的添加量。有一款紅棗枸杞味的阿膠糕,阿膠竟然在配方表的不同地方出現了兩次。“這怎麼能放心購買呢?”

  “快過年了,我想給爺爺送一點茶葉。可是,許多店舖的茶葉都沒有明碼標價,這讓我不敢下手。”杭州某企業員工李正表示,一些茶葉店在包裝上下足了功夫,推出了各種各樣精美的年貨禮盒,但是廠名、廠址、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等往往沒寫。“我是送給爺爺喝的,不僅需要包裝好看,更重要的是産品品質得有保障啊。”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類似顧慮在年貨市場並非個例。“無論是阿膠糕配方表不規範,還是茶葉價格、生産日期、保質期資訊不透明,根源在於生産領域缺乏統一的標準。標準是市場上所有産品的合格線,相比發達國家,我國一些行業的標準偏低或不夠細緻,這就容易導致産品品質和安全沒有保障,也給監管部門帶來不少難題。”中國消費者協會商品服務監督部主任皮小林説。

  優化消費環境,需要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的建設、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

  “企業違法失信成本低,消費者維權成本高是導致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認為,提高有效監管,就應當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

  “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會有什麼樣的供給。”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説,市場會自動調節供需平衡,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而是要通過政府的監管,讓市場更好、更快地發揮匹配供需的作用,鼓勵企業把精力聚焦在做好産品上。

  為讓餐桌消費更放心、更舒心,商務部正加強相關市場監測。相關部門已經在全國58個大中型城市建成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全國有8.6萬家企業、52.4萬商戶參與到追溯體系建設中,覆蓋豬牛羊雞肉、500余種蔬菜和部分水果以及水産等,打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追溯鏈條,減少老百姓消費顧慮。

  創新步伐快起來

  通過供給創新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促進消費規模擴大和升級

  “我們把傳統松糕和新品松糕同時放在市場上比拼,很明顯新品賣得更好,每天下午三四點鐵定能賣完上千個新品松糕。”上海老字號新雅粵菜館的工作人員介紹,松糕、八寶飯、糖年糕是上海人過年的必備品,新雅有一個大師工作室,專門針對顧客的喜好,研發年貨新品。“想要讓老字號煥發生機,就得抓住顧客的需求,不斷加大研發創新。”

  傳統年貨推陳出新,“洋年貨”也新意十足。在小商品之都義烏,近幾年連續舉辦的進口商品年貨購物節已拉開帷幕。通過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等渠道進口的海外産品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商品品類達9萬多種。

  “年貨消費是反映中國消費發展水準和趨勢的風向標。它反映了居民收入水準大幅提升後,消費追求從有到好,從商品到服務的轉變。未來我們要結合年貨消費展現出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根據消費需求的變化,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王微説。

  當前,我國的供需結構和市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供給來説,既存在産能過剩,主要是低層次産品和産業過剩,也存在著有效供給不足,主要是高品質産品和産業供給不足。

  目前一些消費者在海外大量掃貨,這就是國內有效供給不足的反映。王微表示,要通過供給創新,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提升消費增長的品質,促進消費規模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我們不缺少生産好産品的能力,但缺少合適的激勵約束機制。應強化産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提高産品合格線。”荊林波建議,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建立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主體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品牌建設。

  “加快研發創新是提高産品供給水準的關鍵。”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認為,不加快自主創新,不掌握核心技術,企業只能跟在別人後頭走,發展空間有限。唯有堅持創新才能滿足消費者日漸豐富的需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激發創新,需要加大對於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企業前期的研發投入巨大,只有産品受到法律的保護,企業才可以安心創牌提質。”張近東説。

  專家建議,有關部門不妨研究選定若干重點消費品生産行業開展産業鏈創新管理,對當前消費品生産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集中組織力量進行攻關;對消費品領域的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引導社會資源向消費品重點行業的技術創新前沿積聚,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商品供給。

  羅珊珊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