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計劃“點亮”夜間經濟

2019-01-17 08:3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魯暢 高健鈞 邰思聰)“夜貓族”有福了。正在此間舉行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在今年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報告中的短短一句話,引起與會代表委員及網友的熱議。

  為何要提“繁榮夜間經濟”?這將激活怎樣的消費升級潛力?記者就此進行採訪。

  一半以上便利店將實現24小時營業

  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此次帶來的提案就是《點亮京城夜間經濟,提振北京本地消費》。在他看來,發展夜間經濟可以促進經濟活動時間延長、各種設施利用率提升、增加就業,推動服務業擴張規模,並拓展遊客的消費空間。

  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市民馮雪很期待有更多的“深夜食堂”“深夜商場”,“對於大城市的上班族,夜消費已經是剛需。”她説。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孫堯在接受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的現場表示,到2022年,北京將有一半以上的便利店實現24小時營業。“夜間經濟是繁榮北京商業、為居民提供更便捷消費的重要手段,要調動各方資源並形成良性迴圈的系統。”

  網民“秋風無米”説,小區旁邊就有兩家24小時便利店,居民平時晚上有需求時非常方便。發展夜間經濟對於消費者和商家來説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與此同時,是否延長時間也應由商家的自身情況來決定。

  城市人群60%消費在夜間

  “別睡了,起來嗨”是很多城市年輕人夜晚相互“問候”的口頭語。幾組數據能夠反映出北京城的夜間消費基礎。

  來自滴滴2018年發佈的出行大數據:夜間出行(22點至次日早上6點)佔比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北京、麗江和佛山問鼎排名前三,成為“車輪上的夜城市”;外賣平臺“餓了麼”發佈的數據顯示,夜宵經濟最火的城市中,北京排名第六,排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之後;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左右。

  供需之間,確有差距。

  “北京作為國際一流的經濟發達城市,夜間消費的規模、熱度、便利程度還遠遠不夠。”李志起介紹,城市人群60%以上的消費發生在夜間,雪梨2017年度夜間經濟規模達40.5億美元。紐約、倫敦等城市都十分重視夜間經濟的發展。

  多位受訪者指出,北京的24小時便利店密度遠不如上海、杭州等城市,夜宵、大排檔的豐富程度也比不上很多沿海城市。

  相比本地居民,遊客對北京的夜感受要更淺。一位旅遊業內人士表示,來京遊客每人平均消費水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除了景區門票、酒店餐飲、旅遊購物外,夜間的文藝演出等都是有待開發的消費點。

  夜間經濟怎麼搞?

  夜間經濟怎麼搞?包括河北、南京、天津等城市均出臺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相應措施,包括鼓勵大型商業企業夜間利用門前廣場開展促銷和文化演出等活動、在符合規定前提下晚20時至24時放寬相關擺賣管制等。

  然而,北京推廣夜間經濟也面臨一些實際問題。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由於氣候因素,北方城市夜間比較寒冷,室外的夜間消費參與度不是很高,對比南方來看,北京的夜間消費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賴陽認為,相關部門可以先對有一定夜間消費基礎的前門、三里屯等開放式街區進行引導嘗試,支援它們對軟硬體設施進行改造,使之具備24小時開放的條件,慢慢也會聚集更多特色店舖夜間營業,形成夜間消費氛圍。

  漢光百貨董事長王小雨認為,鼓勵夜間經濟還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保障。一方面需要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保障商場工作人員夜間出行,另一方面針對餐飲業垃圾清運的時間也要適當延長。

  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表示,文化演出活動是夜間經濟中有待挖掘的重點,這方面需要破除障礙後加以發展。

  網民“打傘的魚6666”説,深夜消費是日常消費的補充,不僅吃喝玩,還應該考慮為有高層次需求的年輕人提供書店、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城市夜間經濟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