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泛華全國佈局科創城 創新城市發展新動能

2019-01-16 15: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月16日電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隨著新産業、新業態、新動能的不斷培育和壯大,科技創新在各地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科學創新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因素,對城市未來産生了深刻影響。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形勢下,如何面向未來、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成為每個城市必須思考的問題。

  

  科技創新驅動中國創新,促進地方發展形成內生動力和産業結構升級,是未來中國高品質發展最重要的抓手。只有通過科技創新,研究如何升級地方主導産業的整體結構,才能提升地方主導産業的微笑曲線,從而促進産業的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隨著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進入到産業網際網路時代,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逆轉的趨勢。數字經濟的潛力,就在於打通消費網際網路與産業網際網路。傳統産業要打通從生産製造到消費服務的價值鏈,實現從智慧零售到智慧製造、從消費到産業的生態協同。通過産業的資訊化、資訊化的産業,實現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真正做到全要素智慧城市系統解決方案。

  傳統驅動城市發展的要素是土地、資源、資本,而新形勢下城市主要依靠科技、知識、人才、文化、機制等創新要素驅動發展。泛華提出打造科創城,就是通過科技創新載體小空間的打造,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的形成,促進城市發展模式的創新,塑造城市發展新名片,帶動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區域價值的提升,實現城市未來高品質發展、踐行城市創新發展的大戰略。

  正在全國佈局的泛華科創城,有效疊加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與新舊動能轉換三大戰略,以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為引領,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融合發展契機,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聚焦地方特色主導産業,注入創意設計、工業設計、智慧財産權、人工智慧、生命健康、體育科技等創新産業集群,通過六大賦能平臺,構建五圈賦能圈層,與地方主導産業生態應用場景相結合,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重塑地方産業生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發展,內生增長,幫助政府發現需求、創造需求,發現價值、創造價值,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泛華科創城以平臺經濟為引領,建設區域智慧創新發展的大腦中樞,聚集知識、技術、資訊、數據、人才、金融等創新要素,構建智慧科技創新産業生態,輻射整個區域創新發展,成為區域新舊動能轉換中,用新經濟手段實現區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載體。並將建設成為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新興産業集聚與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創新交流門戶、區域科創賦能中心、智慧未來生活展示區。

  目前,泛華科創城重點佈局泛華軍民科創城、泛華體育科創城、美麗健康科創城、泛華數字公園四大類型,依託地方主導産業,構建産業集群,最終形成産業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智慧化帶動新型城鎮化。

  首先,打造六大賦能平臺。通過智庫平臺、人才平臺、總部平臺、科創平臺、數字平臺、資本平臺賦能地方的主導産業,提升産業微笑曲線,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假設一個地方城市的主導産業是紡織産業集群,産業的微笑曲線是科研、工業設計、製造、銷售等。那麼圍繞紡織産業分析如何實現各個階段賦能?譬如我們挑選紡織産業中的龍頭企業,匹配和紡織産業相關的智慧財産權需求,構建專利池,通過資本賦能、人才賦能、智庫賦能,結合地方主導産業重構一個應用場景;通過科技、智慧財産權、工業設計、創意設計、智慧製造、智慧物流等提升産業價值鏈。

  其次,構建科創城“五圈賦能圈層”。依託地方主導産業的應用場景,泛華設立“科創城”空間載體,通過科技創新、人才創新、智庫創新、資本賦能、平臺經濟創造第一圈層的城市大腦。

  結合第一圈層與第三圈層的地方主導産業應用場景,再注入泛華五大核心強IP資源“軍民融合、人工智慧、體育、健康”,就能重構第二圈層的産業生態——創客空間、企業總部、中試基地、雙創空間、場景體驗、高端服務、産業大學、智慧社區,打造成為地方新的總部經濟。形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以産業集群構建為核心,把産業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智慧化,以科技創新重構産城融合。

  通過第一、二圈層的平臺經濟、創意經濟、網際網路經濟重構第四圈層的線上線下要素市場、産品市場和服務市場,打造“要素平臺”聚集輻射全國市場。

  如果地方主導型産業是外向型經濟,就有可能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構建第五圈層産業生態,實現地方産業結構的整體升級。

  最後,重構地方智慧科創産業生態。站在為政府服務的視角,從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行謀劃,打造區域經濟的比較優勢,來重構地方的産業生態,來策劃、建設科創城空間載體。這個空間載體不是傳統意義上房地産,而是注入內容,形成生産性服務業的空間載體。把龍頭企業、科技企業、創客空間帶動起來,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應用場景。

[責任編輯:李航]